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作曲家。《第九交响曲》是他晚年的惊世之作,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其末乐章,《欢乐颂》,不仅首次把人声引进了交响乐,而且也表达了他的自由思想,唱词采用了席勒宣扬自由、民主思想的诗歌《欢乐颂》。在18、19世纪的诗歌创作中,“自由”和“欢乐”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席勒创作的《欢乐颂》实际上歌颂的就是自由,因此本文从贝多芬的自由观出发,对《欢乐颂》进行了研究。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纵向研究了贝多芬自由观产生的时代、社会、家庭等原因,其中创新的提出了当时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底下,也是贝多芬渴望自由的潜在原因;第二部分,论述了贝多芬和席勒诗歌的渊源关系,相同的理想和人生遭遇使得贝多芬得以在其晚年的顶峰之作中,采用席勒的诗歌《欢乐颂》,歌颂自己及全人类的自由理想;第三部分是贝多芬写作《欢乐颂》的历程和《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第四部分从合唱的引进手法(人声引进交响乐)、曲式结构特征方面对《欢乐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还从合唱指挥方面应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语言、曲式和指挥的案头分析)及首演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通过《欢乐颂》的研究,证明了对自由和欢乐的追求伴随了贝多芬整整一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