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官邸制”便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房改”的深入推进,因权力约束机制和监督体系的缺失,财产公开制度落实的不到位,等等,在高房价面前,部分官员为了私利,出现了“以权谋房”的腐败新形式,严重阻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严重动摇了群众基础,干群关系紧张,政府失信于民等问题突出。在此背景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官邸制”这一新举措,旨在应对“以权谋房”新腐败,根除“以权谋房”及其出现的弊端。本篇论文包括序言、三个章节和结论等部分,展开了对“官邸制”研究。在序言部分,论述了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第一章“中国特色官邸制推行的基础理论”部分,一是论述“官邸制”的内涵,并对官邸制的普遍特征进行了分析;二是论述了从秦汉时期到唐宋时期再到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官邸制”的一脉相承思想与各时期的发展特色,并分析我国古代官邸制的总体特征;三是结合上述两部分,即“‘官邸制’的普遍内涵”与“我国古代‘官邸制’的本土特色”有机结合起来,展开了对现代中国“官邸制”基本内涵的界定。第二章“中国特色官邸制推行的理论前提”部分,一是从公民维度——公民权利意识的普遍提高,国家维度——法治政府与廉洁政府的同步构建以及国家政治清明局面的发展,两个维度来论述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取得的积极进展;二是对房价上涨到社会动荡的逻辑性分析、系统性分析来论述“房价上涨诱发社会动荡”,并通过典型案例指出“官员住房腐败的严峻现实”;三是从英美国家、法德国家、日韩国家的“官邸制”实践来分析域外官员住房保障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探索建立中国特色“官邸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三章“中国特色官邸制推行的路径选择”,一是从官员数量庞大,导致实行“官邸制”所耗费的行政成本过大;官员频繁调动,导致实行“官邸制”的可操作性大大降低;配套措施不到位,导致“官邸制”遏制领导干部“以权谋房”的效果受到质疑;官员卸任后住房保障缺失,导致“官邸制”难以解决官员卸任后的住房问题;面临诸多风险,动摇着“官邸制”实行的决心与期望等五个角度对中国特色“官邸制”推进过程出现的可能问题进行了分析;二是基于对我国国情的认识、基于对实行“官邸制”如何协调阻力与动力关系的考虑以及对国内专家提出的“官邸制”适用范围的思考三个角度对中国特色“官邸制”适用范围进行了科学厘定;三是从试点路径之争和试点地方之争两个维度来分析中国特色“官邸制”推行的地方初步尝试;四是从摸清官员住房状况,探索建立官员住房清查制度;规范“官邸”房源渠道,建立统一建造房源的机制;规范“官邸”财政开支,建立统一的“官邸”经费管理制度;多渠道共治,建立系统化的“官邸制”配套制度等四个角度来分析中国特色“官邸制”推进过程中的制度保障。总结部分,对内容的总结以及表达了对我国实行“官邸制”这一改革新举措的期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