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滨里海盆地是最有勘探价值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是哈萨克斯坦主要产油气区。本论文以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钻录井资料为研究基础,结合分析化验、测井解释及前人研究成果,运用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对研究区石炭系地层特征、沉积相特征、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确定了储层分布规律。研究区石炭系自下而上发育分为巴什基尔阶,莫斯科阶,卡西莫夫阶及格热尔阶,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下碳酸盐岩层(KT-Ⅱ)、区域性泥岩隔层(MKT)和上碳酸盐岩层(KT-Ⅰ),油气主要分布于KT-Ⅰ和KT-Ⅱ。通过对古生物标志、沉积构造标志、测井标志的研究,认为研究区内KT-Ⅰ和KT-Ⅱ油层组主体为开阔台地沉积,主要发育了台内滩、灰质浅海、滩间洼地等微相。有利于储层形成和演化的沉积微相主要为台内滩(砂屑滩、鲕粒滩和生屑滩)。通过区内岩心观察、薄片及相关的分析化验资料,研究区石炭系储层岩性主要为生物灰岩、藻团块灰岩、砂屑灰岩和鲕粒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体腔孔,其次为粒裂纹、构造缝及溶蚀缝,溶洞偶见。KT-Ⅱ油层组样品平均孔隙度为7.20%,平均渗透率为2.00×10-3μm-2,KT-Ⅰ油层组样品平均孔隙度为7.63%,平均渗透率为1.26×10-3μm2,储层类型分为孔洞型、裂缝—孔隙型储层。研究区石炭系储层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三期方解石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后孔隙大幅缩小,现今储层是表生岩溶和埋藏溶解作用后形成的。这些储层纵向主要分布于KT-Ⅱ的Γ6段和KT-Ⅰ的B3,B2,Б2段,平面上主要分布于T井区,其次为H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