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文通考》是日本江戶時期朱子學者新井白石所著的文字學通論性著作,被視作中日漢字比較研究的開山之作。該書立足於中日“書同文字”之漢字文化圈視角,探討中日漢字之源流和日本文字之變遷,系統整理了流行於日本江戶時期而中國字書所不載的各種漢字資料。新井白石依據其與中國漢字之間的字際關係,將這些漢字劃分爲:“國字”、“國訓”、“借用”、“誤用”、“訛字”、“省文”六大類。從廣義來說,除“國訓”外,其它五類皆可視為“倭俗字”。由於時代的局限性,《同文通考》在“倭俗字”的分類和判斷上皆存在着缺陷。儘管如此,《同文通考》反映了江户時期社会用字的基本面貌,亦代表了其時日本俗字研究的學術水準。對後世日本漢字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對中日漢字關係研究亦有重要價值。然而,國內外學者關於《同文通考》的專題或專書研究較少,仍處於半空白狀態。因此,本文以新井白石對“倭俗字”的研究以及《同文通考》卷四所載“倭俗字”爲研究對象。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對《同文通考》成書、版本、內容作了簡單說明。敘述《同文通考》及日本俗字研究現狀;介紹本文研究內容、方法,指出《同文通考》的研究意義,簡要論述中日俗字定義以及俗字與借字、國字之間的關係。第二章《同文通考》與“倭俗字”研究,從“倭俗字”分類及其與漢字之間字際關係以及字際關係判斷依據這兩方面,對《同文通考》俗字整理方法進行分析,指出新井白石在俗字整理方面之得失。第三章《同文通考》與中國傳承俗字,梳理《同文通考》收錄的傳承俗字,利用漢字構形學原理,分析傳承俗字之形體類型。結合中日歷代文獻,考辨俗字之源流,探討漢語俗字在日本的傳承情況。第四章《同文通考》與日本變異俗字,梳理《同文通考》收錄的變異俗字,按其與正字之間的字形聯繫,劃分爲局部變異與整體變異俗字。考辨部分變異俗字之源流,探討俗字在日本變異的情況。第五章結語,探討俗字在日本傳播與變異的特點。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在奈良平安時期日本已經吸收了大量的漢語俗字,在沿習的過程亦發生了變異,創造出新的字形,大大豐富了俗字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