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典型受损区恢复初期植被特征与土壤性质间的关系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chen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地震所造成的退化生态系统不同于一般的退化生态恢复系统,其拥有更独特的植被-土壤条件,是比较复杂的生态系统。本研究为全面认识地震灾区生态恢复后“植被-土壤”系统的动态过程,通过汶川地震重灾区典型区汶川县(干旱河谷气候区)和绵竹市(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的受损治理样地与未受损样地进行对比,利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典范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气候区治理区和未受损区植被的恢复特征、土壤全量养分的恢复率及其变异系数和土壤速效养分及其微生物的分布状况,最后得出灾后植被-土壤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因子,并建立植被-土壤生态系统的耦合模型。具体结论如下:(1)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的植被恢复率(67.05%)高于干旱河谷气候区(52.79%)。其中干旱河谷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治理区的变异系数分别40.44%和23.06%,高于未受损区的14.49%和8.62%,说明在恢复过程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的植被分布较干旱河谷气候治理区均匀,但治理区的恢复效果仍未达到未受损水平。植物不同器官中元素的含量大小主要为N>K>Ca>Mg>P>Na,而通过叶片氮磷比(N:P)发现,干旱河谷气候治理区和未受损区主要受磷(P)限制;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治理区和未受损区主要受氮(N)限制。(2)不同气候区治理区内的土壤全量养分仍显著低于未受损区域。土壤恢复率表明,全氮(TN)、全磷(TP)较有机碳(SOC)有着更高的恢复率,不同气候区的TN、TP恢复率表现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高于干旱河谷气候区。干旱河谷气候区治理区异质性较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高,不利于土壤-植被系统的稳定性。同一气候区内,速效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及微生物量碳(MBC)、氮(MBN)含量均表现为未受损区高于治理区,其中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表现为未受损区显著大于治理区。不同气候区内土壤三种微生物数量的大小顺序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两个气候区治理区与未受损区的微生物碳氮比(MBC:MBN)表明微生物均受碳限制。(3)干旱河谷治理区的影响因子主要为土壤的有机碳(SOC)、全氮(TN)、水解氮(AN)、有效磷(AP);未受损区的主要影响因子则为植被的碳(C)、氮(N)、钾(K)、镁(Mg)元素。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治理区未受损区与治理区的影响因子相似,均为植被的物种丰富度、生物量以及土壤的全氮(TN)、水解氮(AN)。其中,地震灾区生态系统植被与土壤关联较大的因子分别为:植物的镁(Mg)、生物量、碳(C)、磷(P)和土壤的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水解氮(AP)。地震灾区植被-土壤耦合模型表现如下:干旱河谷气候治理区为初级协调发展类土壤滞后型;亚热带季风性治理区为初级协调发展类植被土壤同步型;干旱河谷气候区未受损区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未受损区均为中级协调发展类植被土壤同步型。
其他文献
神经介素S是2005年日本学者Mori等从鼠下丘脑中分离提取出来的一种由36个氨基酸组成新的神经肽。经鉴定其是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FM-3和TGR1或NMU1R和NMU2R)的内源性配体,并因其在鼠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高度表达,故取视交叉上核的英文单词的首字母“S”命名为Neuromedin S(NMS)。NMS及其受体在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
本文主要围绕灰树花杂交亲本的筛选、供试菌株间亲缘关系的分析、灰树花孢子萌发条件的摸索、灰树花交配型分析以及灰树花杂交子的鉴定和筛选等内容展开,以期获得一些适合工厂化栽培的优势杂交子,同时为以后的灰树花杂交育种提供一些借鉴。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用工厂化栽培模式进行两轮出菇比较,从40个灰树花供试菌株中筛选杂交亲本菌株,第一轮在21.5℃~23.5℃相对较高的出菇温度下,筛选获得两个出菇温
本研究以猪PK-15细胞系、稳定干扰Ⅲ型干扰素(IFN-λs)的PK-15细胞系和实验猪为实验材料,分别从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上研究宿主感染猪瘟病毒后IFN-λs的表达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实验采用猪瘟病毒石门株感染PK-15细胞,分别感染12h、24h、36h、48h、60h后,收取细胞制备RNA样品和蛋白样品,应用RT-PCR和qRT-PCR检测细胞中IFN-λs的mRNA表达水平是否发生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作为稳定的食物来源养活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和小麦、玉米一样,水稻的基因和基因组呈现很高的保守性。同时水稻有一套相对较小的基因组,大概为420 Mbp,含有32,000到50,000个基因,较小的基因组以及较高的基因密度使得水稻成为谷类基因组研究中的模式生物,杂交水稻的产量比最好的水稻自交系品种要高出15%到20%左右。目前,水稻的两个主要亚种,粳稻和籼稻基因组图
为改善竹原纤维(BF)与不饱和聚酯(UPE)间的界面相容性,本文采用两种新型改性剂对BF表面进行化学改性:一是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AESO)与1,6-己二异氰酸酯(DIH)的共聚物(AESO-DIH);二是1,2-环氧-4-乙烯基环己烷单体(EVC)。针对UPE树脂脆性高、耐冲击性能差的问题,本文将柔性长分子链单体乙酰乙酸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AAEM)与UPE树脂共混,以提高UPE树脂的韧性。为探
本试验旨在研究分子佐剂FliC、CD40L和EDA对鸡巨型艾美耳球虫蛋白EmIMP1的佐剂效应。首先,克隆目的片段EmIMP1、FliC-EmIMP1、EmIMP1-CD40L、FliC-EmIMP1-CD40L、EDA-EmIMP1,构建表达载体pET-28a-EmIMP1、pET-28a-FliC-EmIMP1、pET-28a-EmIMP1-CD40L、pET-28a-FliC-EmIMP1-
脯氨酸是—种多功能氨基酸,它在渗透及氧化胁迫保护、维持蛋白稳定性、细胞信号传导、细胞程序性死亡以及对营养环境的适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稻瘟病菌菌丝的极性生长、分生孢子的萌发以及附着胞的形成都依赖于适当活性氧的合成,而活性氧本身具有细胞毒性,因此,活性氧内稳态的维持对稻瘟病菌而言至关重要。鉴于脯氨酸及其代谢在维持细胞氧化还原平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稻瘟病菌中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将有助于深
砷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砷对生物体的毒性与其浓度和形态密切相关。水环境中砷主要以无机砷存在,无机砷可被一些微生物吸收后转化为有机砷,但这些有机砷在另一些微生物的作用下也可能重新被降解成无机砷。因此,水生环境中的微生物,如浮游生物与细菌,对水环境中砷的形态及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并在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以螺旋藻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砷耐受和生物转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螺旋藻中与砷代谢相关
业务流程优化的重点,指把传统式的基于职责区分的金字塔形管理模式,向流程导向式的互联网型管理模式调整转化,而针对医院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如何优化问题分析,恰恰是这方面的绝佳诠释,现该文基于医院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内涵、特征、价值等方面的分析,具体从制度、技术、共享等角度,说明具体的优化途径,以便有效应对流程效率不高、实际操作繁杂等方面问题。
鱼尼丁受体(RyR)是位于内质网/肌浆网中的最大的钙离子通道蛋白,它们在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中发挥核心作用。三种以RyR为靶标位点的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具有高物种选择性的优点,高效低毒,平均每年的销售额高达20亿美元。然而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关于昆虫RyR的结构研究,阻碍了我们对于该杀类虫剂作用分子机制的理解及理性改造的可能。本论文首次以重要农业害虫小菜蛾为研究材料,解析了其RyRN端结构域的高分辨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