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零团费模式的性质、成因和治理——基于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旅游行业发展迅速,然而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旅游市场秩序的混乱,旅游零团费运作便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旅游零团费模式扰乱价格机制的作用,破坏市场秩序,损害旅游消费者权益,危及旅游市场的正常运行和旅游行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引起学界、从业者和监管者的高度重视,因而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并予以有效治理的问题.围绕旅游零团费模式产生的问题,虽然旅游学界、法学界都给与了更多的关注,而经济学界也有若干研究成果,但从经济学的视角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仍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立足于国内外关于"零团费"的研究文献,本文主要基于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运用成本价格理论、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博弈论、政府监管理论和多中心协同治理理论,对旅游零团费模式进行分析.本文依据马克思关于成本价格的理论,从参团团费低于成本价格这一旅游市场怪象入手,对旅游零团费模式的性质进行了界定.论文定义旅游零模式为团费低于成本价格的旅游运作模式,并以正常团费的正向支付链与旅游零团费模式的反向回扣链进行比较,揭示了旅游零团费模式的性质、运作流程和特点.
  论文从需求、供给、利益博弈以及政府监管等方面,对我国旅游零团费模式的形成原因进行探析.分析了旅游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大,降价能吸引游客,增加旅游供给方的收入的现象,同时消费者片面追求低价的行为也为零团费模式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土壤.供给方面的分析重点揭示了旅行社之间的低价竞争和搭便车行为.利益博弈方面,着重分析了旅行社之间的博弈和旅行社与游客之间的博弈.而在外部监管环境方面,着重分析了政府监管中执法不力和价格监管无效等问题.
  论文分析了旅游零团费模式的诸多危害:诸如为了在低价竞争中尽量降低经营风险,减少利润损失,许多旅行社采取了降低服务成本等手段,而服务成本的降低必然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旅游产品的品质自然难以保障,加之强制购物等行为,侵害了旅游消费者权益,导致旅游纠纷不断产生.又如导致旅游市场秩序混乱,以及零团费模式的旅游活动给游客带来了不愉快的旅游体验,也损害了旅游目的地在游客心目中良好的印象,给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蒙上了阴影.再如导致旅游行业人才的纷纷流失.而更加严重的,则是可能导致民众对于政府监管的不信任.
  论文对于如何治理我国的旅游零团费模式,在比较市场、政府和社会单一治理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主张基于多中心协同治理的思路进行治理,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1.强化政府的规制制定者和监管者角色,完善旅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实行旅行社进入和退出规制,确立旅游产品定价规则,完善旅游信息制度建设,加强政府监管与执法力度.2.发挥好旅游业行业协会的作用.3.加强旅行社自身建设,优化旅行社的经营模式,着力旅游产品创新.4.促使消费者形成理性消费和维权意识,改变不成熟不理性的消费行为,重视旅游信息搜集工作,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本文一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陈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学术界关于零团费问题研究的成果进行综述.同时阐明文章的分析思路、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并指出论文的可能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界定论文所涉及的核心概念,阐述本文的理论基础包括成本价格理论、需求的价格弹性理论、博弈论、政府监管理论、多中心协同治理理论,并阐明本文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对旅游零团费模式进行界定与分类.首先以参团团费低于成本价格对旅游零团费模式进行了界定,接着通过正向支付链和反向回扣链的比较,揭示了旅游零团费模式与正常团费的根本区别,分析了旅游零团费模式三种具体模式的运作流程.
  第四章对旅游零团费模式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论述.主要基于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同时结合相关学科如消费心理学、博弈论等的理论和方法,不仅分别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探寻原因,而且分析了零团费模式的产生是旅游市场多方博弈的结果,并进一步分析了由于政府监管乏力,导致旅游零团费模式无法得到有效的遏制.
  第五章论述旅游零团费模式的危害,分别分析了旅游零团费运营模式对旅游目的地、旅游消费者、旅游市场秩序、旅游从业人才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并分析指出如果治理不力,甚至将危害到政府监管的公信力.
  第六章针对旅游零团费的治理重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选择和措施,主张将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引入对旅游市场的治理,摆脱市场失序的单一传统治理方法,并就政府、行业、旅行社和消费者多中心发力,以协同治理旅游零团费模式运作所产生的旅游市场失序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冀以此对我国旅游零团费模式及其产生的乱象进行有效治理,从而有助于遏制旅游市场乱象,以形成和维护我国旅游市场的良好秩序.
  本论文可能的创新有三点:一是从经济学的视角对旅游零团费模式进行研究,既分别从供需两方面主体行为分析了旅游零团费模式的成因,又论述了交易环境所客观存在的问题,还从多方利益博弈切入,着重分析了旅行社之间的博弈、旅行社与游客之间的博弈对旅游零团费模式形成的作用.二是论文基于跟团游的完整经营流程对比旅游零团费的具体模式,分析出三种旅游零团费具体模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即都表现为反向回扣链;三是论文强调应对旅游零团费模式进行多中心协同治理,并据此分别从政府、旅游行业、旅行社和旅游消费者等多个方面,基于我国当前旅游市场的现状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
其他文献
近10年以来,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来研究多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现象已经成为现代逻辑的一个热门领域。这种研究旨在为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传递信息这一现象提供一套形式化分析方法。之所以可以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来研究信息流动现象,是因为主体在社会网络中的不同位置决定了他们在多主体的交互影响中会获得不同的机会与受到不同的限制。基于社会网络来研究信息流动对于准确研究主体认知状态的变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正确预测和有效
学位
科西克是20世纪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科西克在其哲学中充分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贯穿其哲学始终的核心线索。实践观因此而成为科西克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第一部分对科西克实践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国内外学者对科西克实践观的研究主要从其形成的理论渊源,主要内容以及对其进行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科西克实践观的形成,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南斯拉夫实践派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批判和捷克斯
学位
葛巢甫在东晋末年造作《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由元始天尊所说的两篇《元始洞玄灵宝本章》《元洞玉历》和太上大道君所述的四篇《前序》、《中序》、《后序》以及《元始灵书中篇》六部分组成。主要讲述元始天尊开劫度人,演说灵宝度人经教,以“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思想向众仙神灵、无鞅数众宣传“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镶毒害,以度兆民”,男女“皆受护度,咸得长生”。本研究以《度人经》敦煌
学位
《儒行》是古代儒家典籍《礼记》中的一篇重要文献(1),它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儒者的行为特征、道德品性和人格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君子观。当然,“儒者”与“君子”不能简单等同,但在先秦儒家那里,二者之间存在微妙的关系,或者说儒者和君子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孔子曾说:“汝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可以说,君子是儒者追求的人格理想。尽管在《儒行》中,“君子”仅在开篇处出现一次(2)
学位
学位
20世纪的西方现代雕塑中出现的“内(负)空间”打破了“雕塑就是空间包围的实体”的传统观念,使雕塑中形体与空间的关系得到极大的丰富。享有盛誉的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在雕塑中对孔洞的运用堪称完美。亨利·摩尔(Henry Moore,1898-1986)的作品综合了原始美洲雕刻、非洲雕刻与现代西方雕塑的多种影响,自然、古朴、沉稳,气质宁静,其在雕塑实体中运用孔洞的技巧可谓是同类艺术实践中最为成功的。本文以
学位
《诗》是一部以诗歌艺术形式传达的汇聚周人亲亲尊尊价值理念的人伦礼义大全。汉儒穿凿解诗,夸大了其伦理性贬抑了其艺术性;今人往往喜其文学性而漠视其本具的人伦教化功能。吾人惟统形式与内容观之,方得《诗》之原貌。孔子及其弟子以立足本义和断章取义两种解诗方式互参,重在说义且兼顾了其形式上的“其言易知,其感人则易入”。孔子《诗》教含“达政专对”和个人心性充养两种功用,鉴于春秋中晚期“《诗》亡然后春秋作”的社会
学位
印顺(1906-2005)是当代中国佛教思想家,著名的中观学者。他一生致力于中观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性空学探源》、《中观今论》、《中观论颂讲记》等,这些著作被誉为“当代斯学的第一流著作”和“不朽之作”.他对中观学的阐释与推演,被赞为“民国佛学界之一绝”、“自宋迄今对中观的研究最有贡献的学者”。他对中观的贡献,不仅丰富充实了他的佛学思想内容,而且延伸出菩萨道精神,并进一步展开了人间佛教的理念,从而
学位
从企业诞生之日起,企业社会责任就客观存在着。只是受到社会、文化背景、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其表现和认知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企业的社会角色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施加的外在压力和诱惑力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驱动力。基于此考虑,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矛盾分析、多学科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视角,梳理并分析晚清以降至转型期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形态以及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并努力探索我国企
“性”与“情”的关系乃是中国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命题之一,各家各派争相论证,但始终没有定论。王安石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有独到之处,钱穆先生称“性情论”为王安石对于宋学的最大贡献之一,因此本文对其“性情论”思想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分三个部分:  首先,通过“性”、“情”、“习”这三个核心概念对王安石“性情论”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王安石“性情论”的核心思想是“性”与“情”体用相须,其“性情论”是“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