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交际分为两种形式: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而言语交际由于其频繁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言语交际中,话语以话轮的形式出现,一轮接着一轮。对话双方通过这种话轮来传递信息和实现交际意图。问答对(或相邻对)作为话轮中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一度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答既是一个整体,也是相对独立的两部分。有答必有问,而有问不一定有答。问和答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特定情况下,问题也可以是一种回答。这就是本文研究的对象:以问答问。以问答问是一种常见而有趣的语言现象。以问作答是语言的间接应用,属于间接回答的一种。纵观前人的研究,我们发现:学者们对间接回答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而对以问答问的研究却很少。且多集中在对以问答问进行分类,以及运用关联理论解释其言外之意。从认知-语用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本文的语料来源于中国经典名著《红楼梦》。古往今来,许多学者从文学,经济学,医学,政治学等角度对《红楼梦》进行了研究,可见其研究价值之高。研究发现,《红楼梦》中有不少以问答问的例子。晴雯、王熙凤、薛宝钗和林黛玉都运用了以问答问。经分析,薛宝钗对以问答问的运用很成功,而林黛玉却运用得很失败,因此也就造就了二人不同的命运。由于林黛玉对以问答问的运用较多,且悲剧更能深入人心,因此本文所有的例子都来自于林黛玉与其他人的对话,且林黛玉是回答方。本文运用冉永平(2004)提出的顺应-关联模式,研究了以问答问中反问的认知机制。即认为以问答问的生成和理解是以关联为导向,以顺应为目的(顺应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不断进行话语及推导结果的过程。全文共分五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理据、目的、方法、数据收集和排篇布局。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首先从传统、逻辑、语义和语用的角度阐述了前人对间接回答的研究,然后总结其贡献并指出不足。第三章是理论框架,首先简要介绍了关联理论和顺应论的主要内容和缺陷,然后阐述了冉永平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顺应-关联模式,并依此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第四章是理论的应用,运用顺应-关联模式分析“以问答问”的生成和理解,并提出其认知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分析,阐述了林黛玉的悲剧美。第五章是结论,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和价值,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建议。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1)运用了冉永平的顺应-关联模式,弥补了运用关联理论进行研究的不足。2)为以问答问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途径,加深了交际者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理解,并对其运用具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