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下颌骨是构成颅颌面的主要的骨性结构,也是构成上气道的硬支架,舌骨是连接颅颌面骨和上气道之间的唯一游离的骨性组织。颅颌面结构形态与上气道之间互相影响,颅颌面骨的发育异常必然引起上气道发育的异常,也会引起舌骨位置的变化。同时,舌骨通过肌肉、筋膜和韧带与颅颌面结构等骨组织相连接,舌骨的位置改变影响口颌系统肌链的平衡和协调,从而影响上气道形态,因此,舌骨形态及位置是评估上气道行使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骨性II类错合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口腔功能及容貌美观且又是易发OSAHS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该类患者存在上气道口咽段结构性狭窄,舌骨位置偏后、偏下。既往研究主要集中于矢状骨面型与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同垂直骨面型II类错合畸形上气道和舌骨位置及形态的特点尚未见文献报道。由于条件所限,以前研究成果大部分是基于二维成像的头颅侧位片,无法对上气道体积及横径进行测量研究,对于舌骨的研究也仅限于位置,而舌骨形态变化对上气道产生的影响尚不清楚。随着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computertomography,CBCT)在口腔临床的应用,为研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手段。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成年无鼾骨性II类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在统一条件拍摄CBCT,重建上气道和舌骨的3D模型,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II类患者上气道和舌骨位置、形态之间的差异性,为骨性II类患者的正畸治疗及OSAHS的病因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 本实验以骨性II类(ANB角>5°)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60名骨性II类60名,男女各30名,以GoGn-SN角大小进行分组,分为低角组(GoGn-SN≤22°)、均角组(22°≤GoGn-SN≤32°)、高角组(32°≤GoGn-SN)。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放射科统一条件下拍摄CBCT,应用Mimics10.01软件对上呼吸道及舌骨进行三维建模,选取21项指标进行测量,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上气道及舌骨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三组之间差异,对有差异的指标进一步进行LSD两两比较。并对舌骨测量指标和上气道测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研究结果: 在上气道线性测量指标中,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腭咽上界平面矢状径长度(PNSL、UTL、ET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oGn-SN角增大,呈现高角<均角<低角的趋势;进一步两两比较,上气道矢状径在高角组和低角组之间明显差异。上气道各段高度(UTH、ETH)及宽度(PNSW、UTW、ETW)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气道总体积和腭咽、舌咽部体积在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高角组和均角组及高角组和低角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而均角和低角组之间无差异(P>0.05)。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舌骨形态及位置无差异(P>0.05)。在相关性分析中,舌骨形态和上气道各测量指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舌骨位置与上气道矢状径、横径及体积存在一定负相关。 研究结论: 颅颌面形态垂直向发育异常对上气道腭咽和舌咽段会产生影响。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上气道矢状径表现为高角<均角<低角的趋势。上气道腭咽和舌咽段的横径在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说明垂直向的生长发育异常对于上气道横径的影响有限。舌骨位置和形态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舌骨在生长发育完成后位置和形态相对稳定,这与舌骨上下肌群的自我调节和舌骨位置的自代偿有关。在上气道和舌骨的相关性分析中,骨性II类错合畸形上气道和舌骨之间关系密切,舌骨形态和上气道的矢状径、横径及体积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而舌骨位置与上气道各测量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