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恶性肿瘤中,鼻咽癌以其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地理分布著称。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鼻咽癌是罕见的恶性肿瘤,年发病率在1/10万以下。除在中亚和北非一些国家较高外,鼻咽癌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省份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地区鼻咽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排在当地恶性肿瘤死亡顺位的前十名。特别在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鼻咽癌死亡率在10/10万以上,是低发国家的100倍。约占当地恶性肿瘤死亡的20%,排在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是严重危害当地人群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故有“广东癌”之称。 目前鼻咽癌的病因仍未完全清楚,三种危险因素--即遗传、饮食与病毒被认为在鼻咽癌病因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自OLD于1966年发现Epstein Barr(EB)病毒与鼻咽癌关联后,在世界各地的未分化鼻咽癌恶性细胞中都发现EB病毒DNA的存在。这种紧密的病毒感染与癌瘤的关系,成为鼻咽癌病因学重要特征,并可能成为病毒与癌瘤发生关系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口。但目前EB病毒感染导致鼻咽癌发生的机制仍不清楚。EB病毒感染在世界范围相当普遍,而鼻咽癌则有非常局限的地理和人群分布,因此现在仍无足够的依据采取针对EB病毒感染的一级预防措施,也无法预测干预的效果。遗传在鼻咽癌病因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如移民流行病学和家族聚集性研究所提示,并由实验室的HLA基因特异位点和染色体损伤研究结果所支持。但至今仍无法对遗传易感性采取干预措施,预防鼻咽癌的发生。鼻咽癌的主要环境病因是饮食,特别是摄入广东产的咸鱼,尤其在婴幼儿期的摄入,已发现紧密地与鼻咽癌发生相关联。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饮食卫生知识的宣传,人群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咸鱼的消费量大大下降。特别是给婴幼儿喂吃咸鱼的饮食习惯已不再存在。即该危险因素已被自然干预。综上所述,目前对鼻咽癌的防治仍无确实可行的一级预防措施,因此人们寄希望于鼻咽癌的二级预防上。 作为一个适合进行筛查(主要的二级预防手段)的疾病应具有以下条件:(1)被筛查疾病严重危害人群的健康以至生命;(2)疾病的早期诊断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