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动物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消费者和特殊的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壤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之间存在动态的相互作用。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地上植物群落的演替必然会对其中的土壤动物群落产生影响。土壤动物则通过它的生存、繁衍、摄食等活动都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土壤结构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对地上植物群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从而影响其结构、功能和演替。本研究选在松嫩草地,以碱蓬群落、虎尾草群落、羊草+虎尾草群落和羊草群落4个不同的恢复演替阶段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群落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2006年5月-10月分别对四个群落内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进行了6个月的调查(分0-10cm,10-20cm,20-30cm三层取样),并对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含水率、pH值、有机质含量,植物地上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同时获取了相应的气候资料(主要包括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在全面了解不同恢复演替阶段中土壤动物群落的基础上,运用时空互代法,分析了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与土壤动物群落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松嫩草地的不同演替阶段中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有很大的差别,在碱蓬群落共获得土壤动物29类,2668只,隶属于11目(3亚目)21科,常见类群为弹尾目、鞘翅目、双翅目;虎尾草群落共获得土壤动物37类,3340只,隶属于13目(3亚目)30科,常见类群为弹尾目、鞘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羊草+虎尾草群落共获得土壤动物41类,6427只,隶属于14目(4亚目)31科,常见类群为膜翅目、弹尾目、蠋科、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和同翅目;羊草群落共获得土壤动物48类群,7186只,16目(3亚目)39科,常见类群为革螨亚目、弹尾目、膜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和双翅目。不同演替群落中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组成上差别不大,优势类群主要是甲螨亚目、辐螨亚目和革螨亚目。在7月、8月和9月,弹尾目、双翅目和同翅目也会成为优势类群。土壤动物的动态变化,在个体数量上各群落中均表现为5月、6月和10月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居多,而7月、8月和9月的个体数量相对少。在类群数量上则是与个体数量的变化规律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但是规律不明显。在垂直分布上,类群数量与个体数量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且主要集中在0-10cm的土层中。但类群数量随土层深度加深递减的速率要比个体数量的递减速率小。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羊草+虎尾草群落和羊草群落要明显高于碱蓬群落和虎尾草群落,另外在群落的相似性研究中发现,羊草+虎尾草群落和羊草群落、碱蓬群落和虎尾草群落最为相似。从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因子和气候因子是影响碱蓬群落、羊草+虎尾草群落和羊草群落中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变化的主要因子;而虎尾草群落中以植被因子的影响为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