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19处提及信息、信息化、信息网络等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报告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四化”同步的发展策略。农业信息化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农业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对对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也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迅速的发展,也出现了农户信息需求与政府信息供给没有有效对接的突出问题,因此急需建立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及时准确地向农户提供技术、政策、农产品价格等信息,引导农户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进行生产和管理,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如何向农户提供“有用”、“会用”和“用得起”的农业信息服务仍然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本研究将以农户信息需求为中心,向农户提供急需的信息服务,从而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调查辽宁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问题,特别是从农户的微观角度入手,调查农户的信息需求的现状。另外运用实证的分析方法对对辽宁省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得出辽宁省总体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并利用测度的辽宁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结果分析农业信息化对辽宁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本研究利用实证的研究方法研究农业信息化对农户的生产、非农化和生活、生计等的影响,分析信息化对农户的作用机制,以期丰富农业信息化的研究,并为政府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有益参考。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本文在理论基础部分通过农业信息化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信息经济学、市场信息的供求理论和供求关系、制度经济学、信息化对农户决策行为的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探讨,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辽宁农业信息发展的现状分析,本部分主要利用辽宁省的实地调查数据从需求角度调查农户的信息服务状况。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对辽宁省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结果表明:农户对农业信息化的需求更趋于理性,农户的信息需求的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信息需求更加主动。第三,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及对辽宁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本部分将以综合指数法和波拉特法为基础,构建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采用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综合指数法可以进行分项指标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正处于上升期,大多数指标持续发展,势头良好。另外,本研究运用波拉特方法对辽宁省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算,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辽宁省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近几年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但其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却相对较小,农业信息化水平总体较低,辽宁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处于欠发达的起步阶段。本部分还将通过运用C—D生产函数,建立模型,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信息化对辽宁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会促进经济增长。第四,农业信息化对农户行为影响研究。本部分采用实地调查的数据和实证的分析方法具体探讨信息化对农户生产、非农化行为、生活、生计等方面的影响。论文最后得出主要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主要从围绕产业发展,延伸服务范围,强化服务意识,健全信息化服务和推广体系等方面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