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实证方法考察了中国大学生与罪犯在一些自由意志问题上的态度,并针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与综合讨论。实证研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调查大学生与罪犯在自由意志观量表上的得分并进行比较。2、考察不同情境对大学生与罪犯自由意志相容论及其他一些问题回答的影响。3、探讨大学生与罪犯的自由意志观量表得分分别与其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自评抑郁量表得分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有三点。1、大学生自由意志观的得分高低与是否属于211高校、来自城镇或农村、性别、所学专业无关,但与年级相关。罪犯自由意志观的得分高低与婚姻状况、是否有自杀或脱逃倾向无关,但与年龄、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刑期有关。大学生自由意志观得分显著性高于罪犯。2、在不同情境下,对于决定论与自由意志、道德责任是否相容论的判断上,人们的选择并不一致,并且大学生与罪犯的回答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自由意志观与焦虑、抑郁水平之间均存在较低负相关;罪犯自由意志观与焦虑水平之间存在较低负相关。结合相关理论和已有发现,对以上结果进行了解释,较深入地探讨了自由意志概念的跨文化性、文化差异性、自由意志概念的形成、民众相容论态度、自由意志问题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意义、以及心理学中的各种自由意志观等。本研究最终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对于“独立于先前的心理和生理条件的、非决定论的自由意志是否存在”这一核心问题,已有证据与论证对自由意志论者似乎更加不利。尽管如此,无论该含义的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的争论结果是什么,至少独立于外部限制却依赖于行动者内部动机和目标的、自我决定论的自由意志是存在的。2、心理学研究对自由意志问题的哲学讨论具有重要意义,它清楚地表明,我们的确需要自由意志。即使独立于先前的心理和生理条件的、非决定论的自由意志并不存在,但是作为一种假说,正如科学中的其他许多假说一样,自由意志概念的效力来自于其说明力以及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的用途,这种效力既表现在科学研究中,也表现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