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小说创作流变论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ada_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迟子建从八十年代初走上文坛至今,在近三十年的创作历程中,始终以从容笃定的姿态存在。她以极具个性的宁静和独有的人文情怀支配着自己的笔端,在漫长的创作之路上划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轨迹。其作品曾先后获得三届鲁迅文学奖、两届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奖项。迟子建作品个人风格显著,地域鲜明,但在创作中又并不拘于一隅;于是守中有变,变中有守,成为她小说创作的一个基本特色。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点,来探究她创作历程中的流变。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嬗变: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主要以对童年生活纯情歌唱为主,描摹出如童话般纯净温情的“北极村世界”。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开始关注底层人民生活,书写层面由浅入深,是略带忧伤的低吟浅唱。但无论是前期“北极村童话”般的自然描写,还是这一阶段对人间善恶情愫的倾力表现,都表现出作家对“故土田园”的深深眷恋和对于“人性、爱”的美好向往与热情讴歌。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生活”随之进入迟子建的视野,这一时期故土田园的变迁与城市中“都市人”的生活,成为作家着力倾写的题材。因而近几年的作品中掺杂着为“传统文化”唱的挽歌以及对“都市人”生活现状与生存状态的书写。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在第一章绪论中,对论文选题缘由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做简要概述,并对迟子建创作做了大致分期;第二章主要对迟子建创作流变的具体表现进行相关论述,借助不同阶段的文本分析勾勒出迟子建创作流变的轨迹;第三章试图在迟子建创作流变中寻找一以贯之的恒定因素,以期在流变中寻找出迟子建作品的恒常特质,并在不变中进一步寻找“变”的因子。第四章主要探讨影响迟子建创作流变的成因,从个人经历、地域文化、当代文艺思潮入手分析其对作家创作所产生的影响,继而探讨迟子建创作与时代语境的关联。
其他文献
<正>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1、历史是中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历史课程的教学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因此注重历史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从目前的历史教
会议
颜延之活动于刘宋初期,与谢灵运共同执掌刘宋初期文坛,在转移一代诗风、文风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谢灵运的成就在五言诗,而文笔方面颜延之则为当时巨擘。遗憾的是目前学术
文章针对项目开发过程中关键技术确定不准确的问题,明确了项目关键技术的涵义,建立了项目关键技术确定准则,同时提出了基于技术分解结构的项目关键技术确定模型,给出了模型的
现实军旅题材小说相对传统军事战争题材小说来说是一类在时间上强调现实性和当下性,在内容上以反映军事活动、军民关系、军人日常为主,从新的视角审视和平时期军人生存处境和
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全身性皮疹、淋巴结肿大为特点。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受染,造成发育迟缓和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目前尚无特效的抗
<正>病例:患者,女,26岁。因"多疑伴言行紊乱5年余"入院。5年前患者流产后渐起精神失常,分别于2010年8月、2012年10月、2015年3月来我院住院治疗,均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给予"
赵德发以其“农民三部曲”和“宗教姊妹篇”享誉文坛,在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的同时,还拥有着广泛的读者。但是一直以来关于赵德发的学术研究较为薄弱,而且往往比较零散,缺乏
魏晋时期,“身体”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以往的身体观念被摒弃,新的身体观应时而现,《世说新语》是魏晋士人身体美学观的集中体现。魏晋士人将身体看作身心合一的结合体,进而
本文分析考察了明末清初这一时期章回小说中的游历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形式,并将这一考察视角定义为游历视角。希望对依据题材划分小说类别的传统分类法,即依据作品的内容与主题
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在中学实行班级“柔性管理”,用爱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打造班级“品牌形象”,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机制,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心的潜力和创新精神,符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