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自1963年美国器官移植先驱Starzl成功施行第1例原位肝移植以来,得益于抗排斥药物、器官保存液的出现,移植手术技巧的提升及材料、麻醉药物的完善,肝移植发展迅速,已走过了50多个年头,其术后1年存活率为80%~90%,术后10年的存活率为70%~80%[1]。我国亦从1977开始实施肝移植,随着手术数量的增加及技术的提高,肝移植患者的长期存活率明显提高。目前我国许多肝移植中心的手术成功率均超过90%,5年的生存率大于70%,移植效果已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肝移植手术从原来的作为被动无奈的选择到现在已逐渐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治疗手段,已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然而,随着肝移植技术的不断开展,其中的各种并发症(排斥反应、血管并发症及胆道并发症)也不断凸显出来,严重影响肝移植患者术后的康复及生活质量。胆道并发症(吻合口狭窄、胆漏、非吻合口狭窄、结石、感染、出血)作为肝移植术后的第一并发症,对患者术后的身心影响尤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高,后果严重,据全球各大中心统计,其发生率约为10%~40%,其中6%~13%需要二次肝移植,其病死率接近20%,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最主要因素,是肝移植领域的“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s heel)[2]。为此,如何尽量减少移植术后的并发症,特别是胆道并发症是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热点,是提高移植受体存活率和远期疗效的重要关键[3]。有鉴于此,如何尽可能减少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又刻不容缓的任务!研究目的:鉴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移植中心的肝脏移植的病例回顾,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胆道并发症的高危因素,从而控制术后bc的发生率,改善肝移植预后的疗效。研究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移植中心自2011年9月14日至2015年2月7日施行的67例次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的肝脏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受体的年龄、性别、冷缺血时间、乙肝病毒感染情况、abo血型是否匹配、供体死亡原因、热缺血时间、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对上述指标进行两组对比分析,分析其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先进行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者用两独立样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不满足χ2检验条件者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将所有上述阳性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找出主要的危险因素。检验水准α=0.05。研究结果:67例患者均行dcd原位肝移植术,2例患者因移植术后1天内死亡,予以剔除。纳入的65例患者共13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13例均发生胆道狭窄,其中合并胆道感染2例,合并胆管结石1例,合并胆漏1例,单纯吻合口狭窄2例,单纯非吻合口狭窄7例。结论: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为术后BC的独立危险因素。和男性受体患者相比,女性受体患者在移植术后BC发生率更高。手术时间不是术后BC独立危险因素,但对其发生密切相关。受体有乙肝病毒、术中失血量、受体年龄、ABO血型不匹配、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供体死亡原因并不是我们移植后BC发生考虑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