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计划的提出,互联网向生活与生产领域不断拓展,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更加频繁,尤其是服务业拥抱互联网的速度,引起了居民消费的显著变化。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有必要研究其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变化表现及其影响因素。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网上电子问卷的发放,从消费行为分析的一般路径出发,对互联网背景下居民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内容涉及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互联网环境下居民的消费状况、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居民对目前消费的评价四个方面,基于获得的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的分析方法,结合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对居民的消费偏好、消费借助的设备、消费产品品类、消费信息获取途径、支付方式等进行了统计与交叉分析。结论显示,互联网环境下,消费最显著的变化表现为网络消费比重的上升;网上信息搜寻成为主要的购物信息来源;服饰与餐饮仍是消费的主要方向;移动智能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手机消费成为潮流的同时,改变了居民消费的支付方式,电子支付使用率超过现金支付;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其消费理念也由价格驱动向品质导向转变;消费者在感受到网络消费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对其风险性的关注却有待提高。 另外,运用微观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与多元logit模型,对互联网下的消费水平、消费偏好、消费需求侧重点以及对网络消费的态度四个方面的居民消费行为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将影响因素归纳为个体因素、产品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三类。具体的,1)对消费水平的影响中,个体因素中的基本特征因素影响显著,主要表现为女性、年轻群体、高收入者、已婚人士的消费水平普遍较高,且以网络途径获取信息和分期付款形式支付消费的消费者拥有高消费水平的概率更大,而学历对消费水平的影响不显著;2)对消费偏好的影响中,除个体基本特征差异引起的消费偏好选择不同外,个体心理因素、产品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通过影响消费需求侧重点的选择,间接影响消费偏好,侧重消费价格与便利性的对象更偏好网络消费,而侧重消费品质与风险性的对象则更青睐实体店消费;3)对消费需求侧重点的影响因素中,个体因素中表现为女性、低收入水平群体或未婚的消费者,将价格作为需求侧重点考虑的概率较大,个体心理因素中对消费风险的感知因素的影响不明显,除个体因素外的他人评价作为影响产品品质的产品因素,对品质侧重点的选择由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互联网、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的发展,使外部环境因素对便利性作为消费侧重点考虑的影响显著性降低;4)关于对网络消费的态度的影响因素,基本特征因素中,男性、低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已婚人士,或年龄在20岁以下、30-49岁的对象,由于受到经济、家庭、子女等因素的限制,进行网络消费的频率相对较少,对网络消费的态度相对其他消费者消极,对网络消费评价因素中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产品信息/种类丰富度与对网络消费的态度呈正比,产品价格则与其成反比,网购的便利性与商品配送速度不是影响对网络消费态度的关键因素。 根据互联网背景下消费出现的新变化,对与消费息息相关的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提出对策。在生活性服务业方面,在继续加大服装、餐饮、娱乐等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力度的同时,要积极推进医疗、美容、健身等产业网络营销模式的开展;在信息服务业方面,既要实现信息传输的深度与广度,缩小消费者因信息差异造成的消费差距,又要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注重对信息服务业的监管;在互联网金融服务业方面,要注重消费者一般消费的需求实现,针对消费群体开发合适的金融产品,提升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水平;在网络服务业方面,要做到三管齐下,即网络企业自查与自控、消费者监督、政府监管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