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叙事话语角度看翻译中的意识形态操纵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35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识形态,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概念,渗透于形形色色的话语之中。然而,意识形态自身微妙的抽象性和模糊性难免使人们产生一种“捕风捉影”的感觉,对概念本质缺乏一种理性认识。因此,本文着力于具体话语形式,选取新闻话语进行实例分析,从叙事学的角度进一步阐释新闻话语中意识形态的建构过程,从而彰显意识形态对新闻话语生成的操纵力,目的在于为新闻翻译研究开辟一个崭新的视角,找出其中的翻译策略以及策略选取的动因。话语本身就是意识形态再现的过程,意识形态是“一张图纸”,为话语生成、叙事文本建构提供了框架,而话语中的句法、词序、措辞风格、修辞等具体成分则是人们清晰所见的“一砖一瓦”。事实上,新闻作为一种再现事实的话语,本质上遵循特定的叙事框架,以此融入主流意识形态。本研究在批评和借鉴传统话语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新闻话语的叙事结构特点,引入叙事学术语“焦点”为研究支点,探讨了“焦点转移”如何定位叙事角度,如何再现意识形态的建构过程,从而彰显其操纵力度。通过分析、归纳,本研究发现,新闻话语翻译不再是单一的解码—编码过程。事实上,新闻译者同时身为一名新闻记者,对源语信息进行解码之后,将会启动自身意识形态的编码机制,做到恰如其分地重写,即改写、释义、添词、省略,使译文更加贴切译入语读者的主流意识,进行再次“叙事”,发挥新闻舆论导向功能。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如下三方面。(1)具有翻译实践本体意义:本研究首次从叙事学的角度探讨新闻话语的翻译,着力于剖析话语的生成结构,从而揭示意识形态的操纵力,具有实践研究意义;(2)具有理论建构意义:传统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忽略了受众的理解对意义的参与作用,而新闻话语的生成恰恰是以受众为导向。因此,本研究丰富了传统话语分析理论;(3)重新审视新闻话语的翻译本质:译者不再是被动的“传声筒”,而以一名新闻记者的敏感度,对源语进行恰当的重写,达到最佳舆论效果。总之,叙事学、传播学与翻译研究相结合开辟了跨学科翻译研究的新领域。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非那雄胺1mg/d治疗不同年龄组雄激素性脱发(AGA)男性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17名符合Norwood/Hamilton分级Ⅲ~Ⅴ级及Ludwing分级Ⅰ~Ⅱ级的AGA患者,按年龄分为两
有效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公民安居乐业的和谐氛围、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之必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路径选择是:重构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处理机制、
在20世纪以前,对近代汉语的研究相当薄弱;20世纪以后,近代汉语研究得到重视,对于否定词的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由于近代汉语否定词本身处于过渡时期,新产生的否定词与上古已
本文以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编纂整理的民间时调歌曲专集《山歌》(又名《童痴二弄》)为研究对象。《山歌》共十卷,三百八十首,其中包括一些上千字的长篇,绝大部分是用吴语写成的
本病例为一名30岁女性,因表现为低血钾、高血压、第二性征发育不良就诊,入院后检查发现存在低皮质醇、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低睾酮、低脱氢表雄酮、低17-羟孕酮等激素异常及
<正>《孙子研究》是研究孙子兵法和兵学文化的专业学术期刊,致力于"传承孙子兵学,弘扬武德文化,服务国家安全,注重应用研究,崇尚世界和平",凡有关中华兵学文化和军事文化的研
汉语普通话的实验语音学的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先进仪器的出现,研究前沿已逐渐从语音产生的声学和生理平面接近语音产生的生物机制平面。言语空气动力学作为阐释言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加深了各国间的经贸往来,同时也导致了各国法院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增加。当一国法院根据内国的冲突规范去适用外国法时首先就要对该外国法进行查明。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