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如何开展贸易始终是整个中美和解时期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以1973年由美国政府牵头成立的非政府组织——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活动为线索,利用中美双方的文献档案,从“政经互动”的角度,对该时期中美贸易缓慢发展过程中的“中美贸易额”、“中美贸易交流”、“中美关系”、“政治运动”等问题的相互联系作出了历史考察,进而更加准确地把握中美贸易对于中美关系、乃至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除绪论与总论外,本文主体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在简要回顾1973年之前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之后,指出1973年在“四三方案”为中美贸易带来意外提升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开始尝试通过北京联络处和美中贸易委员会这一官一民两个途径同中国建立更进一步的贸易关系。11月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成功访问北京,正式开启了两国在贸易领域的对话。中方则对美方热情的提议进行了有限的回应。第二部分主要就1974年的政治乱局对相关贸易活动,特别是对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影响进行了考察。一方面,该机构在同中国国内屡屡遭到冷遇,另一方面,该机构又同中国的外事机构保持了相对良好的关系进展。通过对相关贸易情况以及中方行为模式的相关考证,笔者认为1974年的政治运动对贸易的冲击有限,贸促会只是出于政治压力才推迟了与贸委会的进一步商讨。第三部分则对1975年中美贸易矛盾的发展态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一方面是中美贸易额的急剧下降,另一方面是两国贸易交流的正式开启。笔者通过对贸易额构成、中国国内政策以及外交档案的比对解读,最终认为1975年中美贸易的总体态势是良好的,中美贸易额出现的急剧下降主要是出于国内的农业政策、中国1974年底爆发的外汇危机等经济原因,而不是主要出于外交或国内的政治目的。第四部分分析了1976年糟糕的政治局面对中美贸易的冲击,在分别考察了政治运动以及两国外交冲突对贸易问题的影响之后,笔者认为即便在政治局势极度混乱的时刻,中美经贸交流依然保持了独立的发展线索,没有受到直接的、实质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