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急性胆管炎(AC)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的胆道感染性疾病,多由胆道梗阻所致,不同严重程度的AC危害程度及临床预后不同。目前,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临床上诊疗胆道梗阻所致AC的一线方案,但ERCP时机对非重症AC临床结局的影响如何目前尚很少研究探讨。早期预测轻、中度胆管炎向重症胆管炎(SAC)恶化进展的趋势并及时对其进行有效干预,可大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然而,迄今为止尚很少文献报道能够预测SAC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SAC的敏感指标目前尚不明确。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ERCP时机选择对非重症胆管炎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非重症胆管炎向SAC进展的潜在危险因素;评估降钙素原(PCT)在早期预测及诊断SAC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受ERCP治疗的所有AC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纳入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18年东京指南(TG18)对AC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分为轻、中、重度三组。1、根据患者入院至行使ERCP时间,将轻、中度AC患者分为T<24h(紧急ERCP)组及T≥24h(择期ERCP)组。通过病历系统查询或电话询问获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T<24h与T≥24h两组患者ERCP术后的临床结局。2、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胆总管结石继发SAC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综合这些危险因素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模型及列线图风险模型。3、比较入院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水平预测中、重度(vs.轻度)或重度(vs.轻、中度)的能力。研究结果:共计548例AC患者在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疗,排除220例后共纳入328例患者,包括轻度组116例(男/女=70/96例,平均年龄60.5±14.9岁),中度组71例(男/女=39/32例,平均年龄67.5±15.8岁),重度组91例(男/女=49/42例,平均年龄68.0±13.1岁)。1、T<24h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高于T≥24h组(P=0.023)。ERCP成功率、操作时间、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ICU转入率、抗生素治疗时长、住院时间、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及30天内再入院率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史(OR 4.487,95%CI 1.257-16.014,P=0.021),SOFA评分(OR 1.503,95%CI 1.128-2.004,P=0.005),PCT(OR 1.041,95%CI 1.014-1.069,P=0.003),PLT(OR 0.990,95%CI 0.981-0.999,P=0.028)是SAC的独立危险因素。综合这四项危险因素建立的ROC预测模型显示AUC为0.929(95%CI 0.880-0.978,P<0.001)。3、入院PCT、CRP及N%水平随AC严重程度增加呈现逐渐升高趋势。重度AC组血清PCT的ROC-AUC为0.823,明显大于CRP(0.742)、WBC(0.573)及N%(0.664)。PCT预测SAC的最佳临界值为6.7 ng/ml(敏感性0.90,特异性0.74)。中、重度组血清PCT与CRP、N%的AUC差值明显减少,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ERCP时机选择对非重症AC的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包括ICU转入率、ERCP相关并发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天数、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及30天再入院率。2、吸烟史、SOFA评分、PCT及PLT可能是非重症胆管炎向SAC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3、PCT在早期诊断SAC方面优于CRP、WBC及N%等传统炎性标志物,在AC严重程度分级及对紧急ERCP病例归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