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分囊泡的相分离和形变动力学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uhaoz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膜中主要是由脂双层和膜蛋白构成的,其中有些特定组成的液相微相区(如“脂筏”)关系到细胞内能量的转换和物质的输运等重要生物物理过程。这些微区的形成被认为是一种相分离过程。但是细胞膜中形成的这些微相区包含上百种磷脂,所以有必要采用合适的生物膜模型来简化问题的研究。本论文基于“脂筏”这种重要功能微区的组成,在实验上构建了DOPC/BSM/Cholesterol的三组分囊泡。通过荧光染色的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相分离过程中微区的形成以及囊泡的形变过程。结合CCD跟踪拍摄的手段可以采集到微区在形成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特点,为详细讨论相分离动力学行为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本论文就是以生物膜的相分离为背景,利用显微镜以及显微操作仪等手段考察生物膜相分离中微区的形成与长大、膜伴随相分离过程产生的形变以及外加离子和生物分子诱导膜产生的形变等非平衡态特点。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在实验上利用类“脂筏”组成:DOPC/BSM/Cholesterol三组分体系进行研究,结合相图讨论了临界点的相分离行为。在相变温度以下,观察到了两种相分离行为:类Spinodal的双连续相区分布和液滴状的单连续相区分布。结合这种不同的相分离行为,讨论了在相分离过程中组分比例、淬冷深度、面积限制、荧光探针以及流体力学作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界点对组分非常敏感,微小的波动都可能对最后的相分离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关于液滴状微区的生长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动力学研究,得到了微区随时间生长的标度关系。与相关理论研究结果不同的是,实验得到的标度关系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在微区融合初期,微区随时间的依赖关系为:N~t-2/3;但后期则表现出较快的融合速率,微区数目随时间的变化转变为新的指数关系:N~t-2。这主要是由于在后期微区的凸起造成了各个微区的流体力学效应不再等同,我们尝试用CIC(Collision-InducedCollisions)理论进行了分析解释。  (2)主要讨论相分离后期微区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形变过程中的动力学问题。首先,微区的形变出芽不仅取决于膜的弯曲刚性、界面张力以及内外压差,而且和囊泡的面积体积比以及膜层的厚度有很大的关系。界面张力是微区形成凸芽的推动力,但是由于表面积受限,准球形的囊泡只有在改变内外渗透压的情况下才能使囊泡获得多余的表面积发生出芽。针对面积体积比较大的管形囊泡,详细讨论了出芽的动力学过程;对于膜层较厚的囊泡,由于分相出芽过程中膜层之间存在强烈的偶合效应,所以出芽过程非常缓慢;在凸芽融合后期,不同相区之间达到完全的分离,但是囊泡并未由此而达到平衡态。分离后的两种相区(Lo/Ld)会继续发生变形。一种情况是膜的破裂与重构,另外一种是在有序相区生长出很长的管形凸芽。这是由于相分离过程中,界面线张力推动膜发生凸起导致膜表面应力的增大,而膜的弯曲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当表面应力增到一定程度,囊泡可能通过这两种方式释放内部压力。  (3)详细讨论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在相分离前后对“脂筏”组成的囊泡造成的形变动力学问题。首先采用电形成法制备大尺度的巨型囊泡(GUV),然后利用显微操作将Lyso-PC加入到囊泡的边缘。作为一种单链的磷脂,Lyso-PC和囊泡中的鞘磷脂之间会有很强的相互结合力。在相分离前,Lyso-PC具有引起囊泡溶解破坏的作用。在低浓度Lyso-PC作用下,囊泡呈现平滑收缩的过程;高浓度情况下,囊泡会产生剧烈的收缩,并表现出两个不同阶段的动力学标度关系。结合囊泡收缩动力学理论,简单讨论了囊泡在收缩过程中包含的两个阶段:(1)孔的成核;(2)孔的形成和闭合。通过实验得到了囊泡收缩过程中的动力学标度关系:R~t-0.25,R~t-1和理论的分析修正值相吻合;当发生相分离后,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囊泡表面形成了BSM/Chol富集的类“脂筏”微区。作为液相有序区(Lo),这种结构致密的微区可以抵抗Lyso-PC的抽提破坏。而且,它可以诱导微区发生变形,甚至出芽。利用ADE(Area-DifferenceElasticity)理论模型解释这个过程的发生主要是分子钉扎诱导了脂双层的侧向压力增大,造成了微区的凸起变形。  (4)由于钙离子的影响,含胆固醇的磷脂体系会在相变温度以下产生具有动态特征的多边形微区图样。这种体系适用于具有不同长度疏水链的带电磷脂和中性磷脂。在相变温度以下,胆固醇可以和磷脂分子中的羰基以氢键形成复合物造成脂肪酰基链的自由运动减少,引起膜的压缩。所以,胆固醇的存在通过对磷脂堆垛的压缩效应促使膜内每个磷脂所占据的单位面积减小,从而对钙离子的浓度更为敏感。在低温下,钙离子有可能与磷酸根发生络合形成网络状的结构,这种络合可能促进磷脂相态由层状相转变为六角相从而在囊泡表面呈现出规则的六角形排列。微区图样的形状的演化取决于钙离子和磷酸根之间的静电作用力与相边界线张力的大小。如果在相分离后期继续添加钙离子,微区将继续保持多边形的图样。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这种多边形图样主要是由于静电力的大小决定的。除了钙离子,我们还采用了Na+,Al3+进行类似的实验。结果发现,这两种离子同样可以诱导磷脂/胆固醇发生这种特殊结构的微区。如果把温度回升到相变温度以上时,可以观察到微区消失,囊泡恢复到降温之前的形状。即使反复循环升高、降低温度,都可以看到微区随之形成和消失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种微区的形成是由于相态之间的可逆性转变。
其他文献
离子物种在催化过程,燃烧过程和大气化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的光谱和成键特性的研究对有关化学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离子的寿命短而且反应活性高,常规方法难以制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三网融合推广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加快在全国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推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方案》提出六项工作目标。一是将
随着人们对于视觉体验的不断提升,图片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购物、吃饭、旅游、生活,人们开始习惯用图片来交流,用图片来分享。一张图片抵过千言万语,眼见为实胜过
近年来,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由于其具有可大面积制备、生产成本低以及分子水平上可设计性的优点而受到全世界研究者的关注。但是,要想进一步提高半导体电极、敏化染料、电解质的性能,从而提高光电转换效率,达到实用化目标,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 本论文从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阳极的制备及其染料共敏化方面进行了研究。 首选,本论文在总结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效率的提高和最新发展的基
中国共产党迄今已走过80年的辉煌历程。这80年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的历程,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本论文从分子结构的设计出发,对苯炔类聚合物和单体的功能化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两亲性分子的设计可以得到性质特殊的共轭聚合物材料,通过引入液晶基团可以达到特定的光谱
一、微博的内涵新浪微博是目前全中国最主流,最具人气,当前最火爆的微博产品。能够用一句话随意记录生活,用手机随时随地发微博。但是微博的发言字数是有限制的,目前来说,短
介孔分子筛是指孔径介于2~50 nm之间的一类无机多孔材料,它的孔道结构高度有序,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在多相催化、吸附、分离、传感器等众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自从1992年Mobi
在现实世界中自组装现象很常见。例如自发形成的菌落或鸟群是自然界中动态自组装过程的典型代表。在宏观尺度上,具有自组装功能的材料是机械业和制造业的基本要求,而在微观尺度上,合成具有上述功能的材料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微型器件的原位组装,微装置运输等。然而在微米尺寸实现物质的可逆自组装仍然具有很多困难,目前,人们正在不断尝试设计一种微米级载体,以实现在微观领域能够进行自组装。本论文采用层层自组装技
国域无疆传媒集团在星海LED大屏发布“市民走进达沃斯”活动的最新动态。2015夏季达沃斯“市民走进达沃斯”竞评活动自8月5日启动以来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响应。活动通过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