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和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存在形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得以维系的基本维度,空间和时间一直以来都根植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但是,人文社科领域长期以来对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重视与探讨却有所偏废,“时间维度”聚焦在历史的镁光灯下备受瞩目,与“时间维度”并行的“空间维度”却一直被遗忘在角落里。“空间”长期以来只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空间科学”被人们探讨和研究,在这种研究视域下的“空间”表现为单向度的物理空间,更确切地说是独立于人的实践活动之外的一个客观的、静止的、纯粹的物质对象,究其根本扮演着人实践活动“容器”的角色。20世纪70年代这种情况逐渐扭转,“空间”开始崛起,以亨利·列斐伏尔(Henry Lefebvre)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空间思想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将以往给予时间的关注投射到空间问题的研究上来,为我们研究马克思空间思想提供了诸多有益的理论启示。人们以往从不同学科论域出发对空间问题进行考察,致使空间概念理解混乱。在对马克思空间思想探究之前,首先,为了明确“空间”一词的语义,本文对空间概念加以诠释,并从古希腊时期的空间观和近代空间观分析“空间”概念发展脉络。与此同时,本文尝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来源入手,对马克思空间思想理论来源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梳理马克思相关著作,厘清马克思空间思想的形成过程。其次,本文对马克思空间思想的构成内涵加以探讨。在马克思视域中,空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空间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马克思以实践和资本逻辑为基础,阐述了空间从“自然空间到社会空间”、“乡村空间到城市空间”以及“资本主义的全球空间生产”的发展脉络,突出了空间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社会性和历史性。并揭露和批判了空间发展过程中凸显的乡村和城市的空间对立、空间的同质化和资本主义全球空间布展中对落后共同体的空间剥夺等非正义问题。最后,本文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层面分析了马克思空间思想的当代价值。从理论意义层面来讲,以实践和资本为旨归对马克思空间思想的研究,弥补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中的不足之处,也推进了我国空间理论的研究。从实践意义层面来讲,为当下我国积极应对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空间困境、创新中国城乡空间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一体化空间格局,以及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之下建构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供以理论支撑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