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带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以长三角为例的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yun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规模的扩大能够产生规模经济效益,是城市化的主要推进力,同时最优城市规模是城市化研究中一个颇具争议的热点,对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城市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产业结构,土地资源、宜居环境等,其中产业结构通过对城市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构成影响城市规模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下,以发达城市群或者高速增长城市群为核心的集聚经济圈,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现有关于城市规模研究的文献,对大都市带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三者关系以及产业结构影响最优城市规模的研究仍存在一些空白,有必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本文立足于城市规模理论,从城市规模影响因素——产业结构入手,以长三角大都市带为例,将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放入同一个分析框架,研究产业结构与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中介作用或调节作用以及产业结构调节效应下的最优城市规模。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阐述选题背景、意义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等,对现有有关城市规模、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三者关系以及最优城市规模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明确现有研究的局限,同时为本论文分析框架的构建和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接着,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产业结构与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以及产业结构调节效应下的最优城市规模。最后,本文以长三角大都市带两省一市(共25个地级市)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长三角大都市带产业结构与城市规模的中介关系或调节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调节效应下的最优城市规模问题。  本文研究主要结论有:(1)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有直接正向作用,同时还通过城市规模显著作用为负的中介效应影响经济增长。(2)考虑经济增长与城市规模的非线性关系时,产业结构会负向调节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3)长三角大都市带存在实现经济增长水平最大的最优城市规模,且受到城市产业结构的负向调节作用:在仅考虑产业结构这一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估计得到长三角大都市带城市的理论最优城市规模约为540万左右。  与国内外研究相比,本文主要创新有:(1)现有文献还缺乏针对大都市带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本文以长三角大都市带为例,首次研究了大都市带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三者的关系,有助于更为准确地认识大都市带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现有文献还缺乏针对产业结构通过城市规模中介作用,以及产业结构调节城市规模影响经济增长内在机理的研究,本研究将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研究了产业结构通过城市规模中介作用,以及产业结构调节城市规模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混业经营浪潮的袭来,银行保险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发展起来,从发源地欧洲一直风靡到北美和亚洲地区,并取到长足发展。在我国,银行保险在初期的发展阶段为我国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就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股票市场也在曲折中不断前行,从股权分置改革到股指期货的推出,在制
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价格随着经济发展与政府政策而波动,并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差异。房地产业是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其他
伴随着世界贸易全球化的进程,进出口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支柱和亮点。同时国际物流产业也随之得到了蓬勃发展。世界贸易组织(WTO World TradeOrganization)的成立更进一步
本文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机构投资者进行了界定并总结了其发展状况,其次从机构投资者行为的理性分析,特征和问题以及与个人投资
自2003年起,新一轮的农村信用社改革逐步推进,基于之前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新的思路,在产权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提供了因地制宜的多重选择。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北京、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