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伦理生活的重要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掌握技能、完善自我的不断追求至善的过程,培养人、塑造人、帮助人成长、促进人发展是教学的根本任务。衡量教学过程的伦理性,应当以现实的教学过程是否以人为最高目的,尊重人,关心人,并且最终培养出了人性善美、德才兼备的人为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沿着人性健康成长的道路不断追求最佳的教学,造就最佳的人性。
大学时期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人生中能够接受系统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因此,高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否蕴含丰富的伦理精神,对大学生今后的成长及人格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反思我国的教学现实,在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违反伦理精神的问题,诸如课堂互动缺失,体现在教师中心主义严重,学生主体性缺失以及教学方法的非伦理性等方面;师生关系冷漠,体现在缺失“教育爱”,教学追求上的名利主义等方面;分裂主义教学严重,主要表现为教学与生活分裂和教学与创新分裂。
基于此,我们试图针对高校课堂教学的伦理状况,从师生关系、教学模式及教师德性等新视域出发,建构一种既符合教学特点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伦理精神,第一,从人学角度入手,构建崭新的师生关系,使得关爱、尊重、民主、平等、公正、信任等伦理精神真正蕴含其中,着眼于培养和谐完善的人;第二,在教学层面上,建立平等的对话教学模式,包括营造平等开放的对话环境、建立伦理关怀原则、培养对话素养等多个方面,使得教师和学生得到双重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和培养学生创造力、尊重和培养学生的鲜活个性;第三,提高教师的德能素质,注重教师个体德性、知识技能以及自身人格的提升,明确它们在教学过程中承载的伦理责任;第四,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使得高校课堂教学不仅有正确的伦理价值取向、先进的伦理精神、科学的伦理理念,还存在可操作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
总之,我们通过对大学生这一独特群体的具体研究,鲜明地提出了高校课堂教学伦理精神的体系建构,以期对今后教学伦理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课堂教学这个环节,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性情优美、人性丰满、人格健全、知识渊博、技能高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造素质的现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