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种语言手段,是发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为使上下文关系更加明确而使用的插入语,它没有实质性语义或者实质性语义丧失,而是有效体现了发话人的主观意图。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语用学和话语分析等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许多语言学家开始从不同研究视角对话语标记语做出有益探索。通过文献回顾,发现研究者大都从语篇连贯、语法语用、关联理论和顺应论角度对话语标记语进行分析。然而,上述四种视角都无法对该语言现象做出全面的描述和解释。因此本研究结合关联理论和顺应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关联-顺应模式,以期从话语生成和理解两方面阐释言语交际。在该理论框架下,本文选取3个系列共60节世界著名大学公开课作为数据分析来源,研究其中话语标记语"I mean"的使用情况和语用功能,试图解决下列三个问题:如何运用关联-顺应模式来解释话语标记语"I mean";教师为了达到成功交际,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话语标记语"I mean"来恰当地传达信息;话语标记语"I mean"有怎样的语用功能。首先,在关联-顺应模式的基础上,研究得出以下几项发现:1)"I mean"作为一种明示刺激,引导学生寻找最佳关联;2)"I mean"是教师为达到交际目标而做出语言选择的结果;3)"I mean表明了语境因素与语言选择间的动态顺应过程;4)"I mean体现了教师的对不同交际策略的选择。其次,在不同语境中,教师借助"I mean的不同语用功能来组织课堂话语的连贯性,引起学生注意力,引导他们对课堂话语的理解。最后,本文还着重分析并总结了"I mean"在大学公开课中的语用功能,其中包括提醒强调功能、解释补充功能、信息修正功能、转换表达功能和交际功能。在大学公开课教学中,教师对话语标记语的恰当使用,可以提高教师授课的条理性、逻辑性,推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的理解,促进课堂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