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裂隙-管道双重含水介质水流交换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zcy124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岩溶多重含水介质的高度非均匀性和水流运动的复杂性,严重制约了岩溶水资源的评价和有效开发利用。开展岩溶多重介质水流运动规律研究来解决岩溶水资源评价问题是一个前瞻性科学命题,该研究对正确管理、预测以及开发岩溶水资源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试验、室内试验和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等手段,以广西寨底岩溶试验场为典型研究区,开展岩溶裂隙-管道双重含水介质水动力特征研究,探索岩溶双重介质水流交换机理,取得的成果主要如下:(1)探讨岩溶管道裂隙介质结构、形成机理以及垂直分带特征。通过野外部署管道和裂隙介质水动力自动监测系统,获取的水位、流量、温度、电导率、降雨量以及水化学等监测数据,分析证实了岩溶管道和基岩裂隙水动力特征差异较大,丰、枯水期出口流量相差825倍。根据降雨、流量以及水力梯度的动态变化关系研究了岩溶管道与基岩裂隙水流运动规律,通过多组流量与水力梯度的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方程,得出管道流与裂隙流的临界流量为0.8 m3/s。(2)通过钻孔注水试验和拟合曲线分别计算管道介质(ZK13)和裂隙介质(ZK16)的渗透系数分别为2.63 m/d、0.018 m/d;利用示踪试验和QTRACE2计算了岩溶管道和裂隙的平均速度、弥散系数、储水体积和雷诺数,管道水文地质参数远远大于基岩裂隙介质,两种介质具有截然不同的水动力特征,管道介质比裂隙介质具有更好的水循环能力与渗透性能。(3)通过进一步分析管道介质(ZK7)和裂隙介质(ZK6)暴雨期的电导率、硝酸根离子(NO3-)、pH值等参数证实两种介质间存在水流交换;利用AquaLITE流速流向仪确定水流从基岩裂隙流向管道介质的速度和方向,流速介于305 um/s-1056.7 um/s,流动方向介于324.7NW-257.3SW之间,可以判断地下水从基岩裂隙流向岩溶管道介质。(4)设计了岩溶管道与基岩裂隙介质水动力模拟的物理模型,提出6组管道裂隙组合模式,定量研究不同水流状态下,基岩裂隙和岩溶管道水动力特征以及介质间水流交换规律。通过多组试验以及回归分析得出水流交换量与水头差的平方根成正比。(5)修改(CFP Conduit Flow Process)源程序中管道与基岩裂隙水流交换项,构建理想模型并讨论了裂隙介质渗透系数及给水度、管道形态、水流交换系数、降雨强度以及管道非承压对水流交换的影响,并将CFP模型应用于寨底岩溶含水系统水流模拟,对比修改前后模型精确度,修改后CFP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出岩溶水流运动规律。
其他文献
以固定填料填充床生物膜反应器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采用低负荷培养法培养富集厌氧氨氧化菌,并研究其脱氮效能。结果表明,低负荷培养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40d左右)快速启动厌氧氨
在多重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教育的实践中,正确理解和掌握民族教育的文化选择及其重要性,对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众所周知,民族
内河码头在我国内陆城市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港口中断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论文首先分析了大管桩码头结构设计特点和应用条件,高桩码头工程一些经验教训,以开
总结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即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经验,主要包括实施有陪无护的理念、实施 APN 弹性排班。认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更新了护士的服务理念,患者对基
阐述新辅料、新技术、新设备在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中的应用,其中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超微粉碎、一步喷雾造粒、中药挥发油粉末化技术、干法制粒等现代先进的生产技术
宝鸡峡渠道安全防护工程是陕西省政府、水利厅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对宝鸡峡灌区重点渠段,增设安全防护设施,消除隐患,保证行人车辆安全通行。渠道安全防护措施设计,坚持因地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明确指出,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将如期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决胜脱贫攻坚指日可待、就在今朝。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
报纸
<正>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凝聚而成灿烂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博物馆是为推动社会发展服务
会议
<正>一、前言"乐府"或"乐府诗",至唐代时出现了新的称法:"系乐府"、"乐府古题"、"新题乐府"、"新乐府",等等。以"新"名之,即与前代之乐府有别,因为"乐府"之名称,在唐之前即已
会议
以污染罚款政策为例对绿色政策的执行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博弈分析,特别强调在绿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和能动性。分析结果表明,建立对政府监管行为的再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