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国内不少学者开始关注翻译中的性别问题。然而通过对目前国内译论研究界的性别问题全面考察,本文作者发现一些文章或案例在女性主义/性别视角下对译文的批判或分析不充分,导致所得结论存在牵强。不少研究者在研究中不是给研究对象定性为女性主义,就是给他/她定性为父权主义,或是父权压抑下的性别无意识。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在女性主义理论和双性同体理论的基础上,阐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性别视角。在心理学中,弗洛伊德最早提出人的潜意识双性化的概念。在人文学科中通常指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共存一体的状态。文学批评中指出,一些作家可以在文学创作中体现异性的叙事特征,呈现出双性视角。通过这一概念应用于翻译研究,本文指出译者在翻译中同样会跨越性别的界限,呈现出双性视角。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描述翻译活动中性别因素的作用。《紫颜色》是黑人女作家爱丽斯·沃克一部具有鲜明女性主义特色的作品。本文选取分别为男女译者的两个中译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和描述性分析的方法,从译者的选词,采取的翻译策略和出发点等方面,全面考察了男女两个译者的译本。并在分析过程中重点关注了男性译者是否能从性别的他/她者的角度经行原文解读和译作创造,是否在译作中再现了原作的女性主义色彩。作者发现,译者的性别视角确实会影响翻译活动,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有性别意识的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自觉的采取策略提高女性地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她也会呈现出男性视角。然而,男译者有时候能比女译者更加敏感的注意到一些细节,站在女性的立场上进行翻译活动,采取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策略,突出并彰显了女性的形象,从而传达原作风貌。这些都可以用双性同体理论解释译者复杂的双性视角。但是,在相同情况下,男译者所表现的把握原作和再现原作的能力相对弱于女作者。最后,本文作者建议,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积极主动的跨越性别的鸿沟,努力理解他/她者,使译作更为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