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100多年来,世界格局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人类社会的历史走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现实的历史过程,并将进一步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走向。与此同时,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诋毁和攻击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外来力量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挑战更是日益加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代后,世界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重点加强了对我国青年一代实行政治思想文化渗透。在这种不利情况下,对青年大学生巩固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和理论教育,着力培育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对国内部分普通高校、团属院校进行了调研,在充分把握国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教师进行深入访谈,详细分析了当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现状,系统构建了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标准,提出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实现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笔者首先从建国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具有针对性的讲话入手,阐述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概念的提出过程。
以马克思主义诞生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为线索,结合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形式,提出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特点和发展的趋势走向提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需要;从当今青年一代尤其是高校学生骨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促进青年自身发展的根本需求。
在第二部分中,笔者尝试构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标准,并提出了政治素质坚定、科学文化知识扎实、人格品质健全、思想道德素质过硬、实践创新能力突出等5条评判标准和若干具体要求。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目标进行的规划和整理。
第三部分重点展示了现阶段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经验和问题。根据笔者对共青团中央、国内部分普通高校、团属院校的调查研究,总结分析了目前全国部分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总体情况,其中,党建带团建、拓展人才培养平台,形成人才出口机制等措施颇具新意。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经过前期分析情况、制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途径与方法。首先,应该依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第二,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创新培训内容体系。笔者提出了高校在培养方面应该坚持“三贴近”和“三个第一时间进课堂”的原则;第三,针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需求,优化教学方式;第四,研究当前高校学生骨干的突出特点,创新培训管理方式;第五,多措并举,构建服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第六,不断完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支撑保障体系。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对国内部分普通高校、团属院校进行了调研,在充分把握国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教师进行深入访谈,详细分析了当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现状,系统构建了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标准,提出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实现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笔者首先从建国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具有针对性的讲话入手,阐述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概念的提出过程。
以马克思主义诞生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为线索,结合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形式,提出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特点和发展的趋势走向提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需要;从当今青年一代尤其是高校学生骨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促进青年自身发展的根本需求。
在第二部分中,笔者尝试构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标准,并提出了政治素质坚定、科学文化知识扎实、人格品质健全、思想道德素质过硬、实践创新能力突出等5条评判标准和若干具体要求。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目标进行的规划和整理。
第三部分重点展示了现阶段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经验和问题。根据笔者对共青团中央、国内部分普通高校、团属院校的调查研究,总结分析了目前全国部分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总体情况,其中,党建带团建、拓展人才培养平台,形成人才出口机制等措施颇具新意。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经过前期分析情况、制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途径与方法。首先,应该依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第二,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创新培训内容体系。笔者提出了高校在培养方面应该坚持“三贴近”和“三个第一时间进课堂”的原则;第三,针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需求,优化教学方式;第四,研究当前高校学生骨干的突出特点,创新培训管理方式;第五,多措并举,构建服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第六,不断完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支撑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