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念性空间从人类文明伊始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而经历了不同的演变阶段,从崇拜自然、神明到转向人类自身,从求助于外到思考于内,纪念行为本身也在发展中逐渐更加精神化和人性化。近年来有关纪念性建筑或纪念性空间的相关研究逐渐兴盛,但研究的主体流于外在。 二十世纪初胡塞尔开创了现象学研究,随后发展出关于建筑现象学的研究分支,建筑师们意识到人的身体对于空间设计至关重要,只有体验和感知才能激发出真正的空间内涵,这些为场所精神和空间场的诞生创造了条件。纪念性空间场不同于其他功能性空间,具有很强的精神诉求,其生成机制包括源于记忆的本能反应、源于回忆的能动心理以及源于社会的历史印记三个层面。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纪念性精神的传达也会有所不同,依据人在其中的感受本文将纪念性空间归纳为永恒、神圣、宁静、轻快和压抑五种类型。 纪念行为通过纪念主体的心理活动达到对纪念空间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形成人与空间的互动和共鸣。人的感受来自于对空间场的本能反应,而作为空间之间分隔与联系的界面正是塑造不同氛围空间场的介质,是人与空间对话的纽带。根据对人的感官影响可以将构成界面的要素分为有形要素与无形要素,这些要素与人的五种感觉的相互刺激作用,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感知体验。 本文的研究立足于五种不同类型的纪念性空间场,每种空间场具有自身的情感特性和界面设计原则。通过构建出由界面要素——感官——感觉——空间场的信息传递路径,将空间场的研究具体到对界面构成要素的分析,十一种有形要素和无性要素的不同选择与设计直接影响到受众的感官体验和心理情感变化。归纳不同氛围纪念性空间场的界面构成要素手法,对纪念性空间设计、纪念精神的传达等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