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市旧住区更新改造的发展如火如荼。如何寻找合理的旧住区更新方式,在满足旧居住区更新需求的同时,缓和已经出现的各类社会矛盾,同时实现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发
【出 处】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市旧住区更新改造的发展如火如荼。如何寻找合理的旧住区更新方式,在满足旧居住区更新需求的同时,缓和已经出现的各类社会矛盾,同时实现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管理者所关心的焦点问题。
“就地安置”模式旧住区改造既满足了旧区改造、城市更新的需求,又充分尊重了原住居民的安置意愿,是当前解决动迁安置矛盾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就地安置模式在上海的发展为背景,通过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并将案例进行对比,归纳了“就地安置”在上海的现实问题与解决途径。从政府、开发商和回迁居民三个方面总结了影响规划设计的主要因素,从规划与建筑两个层面分析了“就地安置”模式的旧住区改造相关设计问题,并从城市、经济、社会角度寻求一种指导当前旧住区“就地安置”改造设计的方法体系。
最后,通过实地调研“就地安置”模式的住区,进行居民用后满意度调查,进而综合评价该模式的社会影响与居民的反应,从而实现设计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的回归。
其他文献
遮风雨、避寒暑是建筑存在的原初意义,建筑地域特征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特定的气候条件,因此能够使厦门市建筑外界面形态具有鲜明的地域识别性的最重要渊源便发端于闽南地区特殊的
20世纪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纪,在20世纪城市和建筑领域,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国际性组织,CIAM为现代主义建筑和城市规划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
建筑节能,尤其是居住建筑节能研究在世界性的能源危机面前尤为迫切,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多局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大学校园在多次建设浪潮的洗礼下,早期兴建的教学建筑已无法满足当今的教学需求。一方面这些早期教学建筑需要满足历史价值保护的相关要求,另一
文化建筑指一种以文化传播、储存、交流、研究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建筑类型。文化建筑体现出较高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是一个承载文化精神的场所。本文所述文化建筑主要为图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城市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城市规模不断增大,城市建设同新月异,而城市中心商业区作为城市的核心地段,近二十多年来发展速度随之加快
医院建筑一直在建筑设计领域被认为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建筑类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的功能空间组合不单要体现医疗流程的专业化,还要考虑其今后的动态发展趋势。本论文基于对我
新城开发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区域位置、经济基础、城市形象等多方面问题。滨水区优越的资源环境为新城建设提供了机遇,也为设计开发提出了挑战。 本论
建筑与城市是一种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发展背景下,传统单一的从宏观到微观的作用方法并不能客观地反映城市建构的过程,不能完全适应城市发展的现实需求,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