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共同的天神信仰是维系“万邦”、“百姓”一体的核心,由此发掘出天道自然的秩序原则、社会人伦的秩序原则,进一步衍化成为整个华夏民族的共同生活方式、文化价值信念以及心理积淀。现实秩序的合理形态(国家形态建构的合法性)、政权合法性的基础以及有效、合理性的操作模式无不源于此,三代文明一以贯之。“道术将为天下裂”之后,诸子竞鸣,“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然而百家殊业,皆务于治。“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
【机 构】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同的天神信仰是维系“万邦”、“百姓”一体的核心,由此发掘出天道自然的秩序原则、社会人伦的秩序原则,进一步衍化成为整个华夏民族的共同生活方式、文化价值信念以及心理积淀。现实秩序的合理形态(国家形态建构的合法性)、政权合法性的基础以及有效、合理性的操作模式无不源于此,三代文明一以贯之。“道术将为天下裂”之后,诸子竞鸣,“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然而百家殊业,皆务于治。“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名之”,“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百家之学“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而“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以六经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典籍承载了道统、秩序原则以及价值理想,而“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儒家是最忠实的继承、发扬者。
文章旨在表明:秦汉得以重新统一天下,建立国家政治新秩序的理据正是来源于以六经典籍为代表的三代损益的历史文化传统,统治者权力的合法性以及合理的政权运作模式均要顺应三代一脉承之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原则。文章章节安排:第一章,一种天下观的两种视角。以《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为样本,前者在于天下行将统一而未形的背景,后者在于天下秩序已定的现实,合两者来看,只不过是一种天下观的两种视角,即以道家作为论证的起点,道是大一统的本体,为政施治的落脚点是无为,倾向于自然主义。核心以董仲舒为焦点,第二、三章围绕其论述。结论为二:其一,董仲舒承接中国三代政治文化的传统,接续了“斯文”,即使现实政治复归正道,奠定了嗣后中国几千年政治文化的儒家色调。其二,在新帝国版图既定、政治完成一统之后,董仲舒力图以儒家思想整合与包容众多族属、部裔,建构新的国族意识,换言之,即完成政治上的文化认同。具体安排:第二、三章主要为“结论一”做出铺垫,从一统的天道基础——天地之常经,一统的历史文化基础——古今之通义分别为现实一统作注脚以及蕴涵革新的边界;以“道之大原出于天”作为形而上基础勾勒合理的秩序原则,即对“反之于天”和“迹之于古”的诉求。第三章最后一部分为“结论二”论证。
其他文献
本文对发展银色建筑的哲学问题进行了探讨。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并成为指导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而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领域的具体表现,绿色建筑思想顺应时代潮流产生。绿色建筑是在能源、土地、用水,材料等方面进行最大限度地节约,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有效地利用空间,适于人与自然和谐与健康发展的建筑。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是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
中小企业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经济组成中十分重要的力量。中小企业能够吸纳更多的从业人员,缓解社会经济中的矛盾,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拉动社会经济持续前进,为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驾护航。中小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对其企业文化和技术的创新。本文以中小企业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为研究主体,先是对中小企业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简要分析了与研究主体相关的三条关系:文化与技术、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
告子等人的人性论以生理欲望为性,孟子的人性论以道德意志为性,二者都符合“性”的基本特征,因而同属于“性”的基本范畴。但是由于在实践的结果方面,生理欲望的实现不完全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会受到“命限”的影响,而道德意志的实现则完全是个人意志的体现,所以孟子从道德实践的角度出发,把生理欲望排除在他所认同的“性”的范畴之外。不过在实践的动力方面,生理欲望具有相对充足的“自动力”,而道德意志所具有的“自动力”
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孟子的性善论以“善”为线,以天、性、心、气为节点逐渐展开。孟子言性善,即关照天,又侧重人,最终不忘复归于天,这本身就是一套自证自圆的逻辑结构。本文遵循孟子性善论自身的逻辑结构,将其系统化,为今后的孟子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对孟子性善论的研究,不再着眼于某个概念,而是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天人相合,善自流转,仁义内在,气质溢显。 本文共分为五章,分别叙述孟子“天”、“
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背景下清洁能源技术创新进展及相应的公共政策,本文以碳捕集与封存(CarbonCaptureandStorage,以下简称“CCS”)技术为对象,基于科学技术与社会、技术创新系统、公共政策等相关理论,运用问卷调研、社会网络分析、实物期权模型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创新管理及公共政策等相关重点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具体研究工作如下: 1、分析CCS技术成为国际气候
能源不仅仅是经济资源,更是战略资源和政治资源。能源技术的储备与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现代化进程。能源科技是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调整能源结构,逐步向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过渡,必须依靠能源科技创新。而加快能源科技创新,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推进。然而,过去的能源政策往往缺乏与产业及科技发展之间的横向连结,这也成为完善能源政策体系需要解决的机制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的
鲁迅说:“《聊斋志异》中妖鬼多具人情,通世故,使人觉得可亲”《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其中花、妖、狐、魅大多都具有人情味。作者将人物形象置身于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善于运用精炼的文笔营造离奇的故事情节,从而表现出入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成功地塑造出众多的具有独特艺术特色的人物形象。狐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表现手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审
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网络暴力等不和谐的音符,给社会大众提出了新的挑战。如2008年网络暴力第一案——“王菲”事件的公开审理,新兴的网络现象“人肉搜索”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果说2006年的“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2007年的“钱军殴打老人”事件、“华南虎”事件,2008年的“辽宁骂人女”事件等等中“人肉搜索”更多是对个人事
本论文从元理论与实验系统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了科学理论的产生,认为,科学理论是人类理智与经验探索之间长期而有效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并重点论述了元理论与实验相互作用中导致新理论产生的推理过程。 在理论缺位时,元理论能够代替理论引导科学家继续进行研究,并借助溯因推理产生新理论。即,元理论与经验探索之间的启发式互动导致了新理论产生,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元理论对于新理论的产生具有启发引导作用,经验则对新理论
本文主题以探讨黄老道家之心气思想为主轴,并且在此广泛之思想领域中锁定《管子》四篇之内容为研究范畴,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气”概念之独特风格,期藉由此“心气”概念之研究及掌握,寻找出一条由身体心气论述出发的安身立命之“道”。本文分六章进行讨论,其内容纲要分述于后。 第一章(绪论):说明研究动机、方法、进路与问题意识,并概述历年来相关议题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稷下黄老道学溯源):首先,对《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