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相关论文
王霸之辩是战国期间儒家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话题,它体现了儒家政治理念中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的方式。孟子与荀子除了在人性论方面存......
孟子穷尽一生追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人格理想,最终酝酿出自己的道德教育思想,留下了宝贵精神遗产。他希冀借助道德之力,重建......
孟子义利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蕴藏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是民族精神的延续。......
《孟子》七篇未尝有一语提及《易》,亦未见有对《周易》经传之引用,故后儒对于孟子是否知《易》看法各异。赵岐认为孟子"通五经"......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局,其中最重要的可见形态变化,就是中国版图上不再有一个中心,天下分裂为不同的邦国,邦国为了自己的存在和......
孔子和孟子是儒家法哲学的创立者和继承者,荀子的法哲学则背离了儒家的正统。孔子和孟子以超验本体构建道统解释世界,认为人性本善,向......
义利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义利之辨是中华民族文化特征及历史个性的表现与确证。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
汤武革命是先秦诸子争论的焦点问题,传统儒家是汤武革命的支持者。孟子以行仁义之政为标准,认为君主若残害仁义,则自动丧失其统治的合......
“权变”是《孟子》中多次提及的问题,也是引起后世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孟子》中,“权变”是指道德主体在面对普遍性道德原则与......
孟子至今,学者多称“先王陈迹”杂乱,不堪作学堂教材和治国指南,故孔子删之;或称先贤删之,孔子复删定之;甚至称孔子作之。孔子所删所作,或......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现有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孟子道德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条件、理论基础、目标价值、方法和弘扬路径等方面。通......
从人性出发讨论人的道德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主要特征,孟荀“性善”“性恶”的思想正是其重要表现。通过对孟荀“性善”“性恶”思......
在关于人性的探究上,中国孟子和德国康德的思想可作为中西哲学的代表性观点,二者相比虽有所差异,却也有值得深思的共同点。他们分......
现在流行的二十四孝故事,第一位就是虞舜行孝。关于虞舜的行孝,上古文献《尚书》记载非常含糊笼统,最早是《孟子》对虞舜进行了文学演......
孟子的教育思想以人性善为前提,认为善发端于心,继而提出“尽心养性”的教育方法。荀子的教育思想以人性恶为前提,他通过给善与恶、性......
孟、庄心学都关注心体与工夫的开掘。孟子说性善,以性善推论王道正义;庄子主性真,以性真推演生命自由。孟子“集义”“养气”“践......
“善解荀子”与“统合孟荀”是近年“荀学热”中涌现的新见,这对于重新认识荀子、消弭荀孟之间的思想张力大有推进之功,但却并未从根......
孟子“何必曰利”思想的现实指向并不是一个道德价值选择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伦理问题,但在这方面的研究远远不够。为此,笔者拟通......
历史上对性善论的批评非常丰富,古往今来人们大约从如下七种立场出发,对孟子的性善论展开了批评:性无善恶说、性超善恶说、善恶并......
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中比较了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指出两者之间存在三点差异:第一,孟子和荀子对人性内涵的界定不同;第二,孟子......
家庭共同体在德育方面具有社会共同体和学校共同体所不可媲美的更强的实践性和情境性优势,但也具有德育目标模糊性、德育知识碎片性......
李贽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其精通儒家经典,却与当时的主流思想格格不入。其思想核心“童心说”包含着肯定人人平等,追求去假存真的思想......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的回目,在不同的版本中是不同的,分别有"时宝钗""识宝钗""贤宝钗"等不同的表述。三种表述都有一定的合......
浩然之气是孟子提出的术语,从孟子文章的结构中可以感受到这种浩然之气。它主要表现为文章严密的逻辑,一气呵成;相同的铺排句式,气......
“仁”“义”是孟子思想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何为仁义?如何践行仁义?这些也是孟子深切关注的问题。孟告之争中孟子提出“仁义内在”......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在孟子眼中,“为道者”应以仁统贯诸德涵泳立人之道。具体来说,“为道者”既指“仁以保民”的圣王君主......
朱熹以理学本体论为基础重新诠释孟子心性论,将孟子的四端发而为四德,诠释为四德发为四端;将孟子的心、性、情一本论解读为性体情用与......
在儒家学习思想的研究脉络中,孟子的学习思想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总体上看,孟子思想中的学习是一种广义和终身的学习活动,以深造自得......
“知言养气章”是《孟子》一书中最精彩的一章,亦是最难解的一章。此章历来为学界所重视,历史上关于“知言养气章”的著作和文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