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语(第二语言)学习动机与二语习得被普遍认为是正向相关的。当前,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在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掌握足够的英语交流能力对其实现学业和事业的成功都至关重要,而这就需要较强的英语学习动机。在以往对二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中,由D?rnyei(2005)构建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被认为优于Gardner(1985)提出的的传统动机理论,尤其是在视英语为外语的环境中。然而,这个较新的动机模型还未在包括中国的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被充分验证。另外,比较性研究在此领域很少用到。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在国内和国外学习的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比较,检验二语动机自我系统是否适用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研究问题如下:1)在国内(较缺乏目的语群体)和国外(目的语群体充足)语言环境中,测量出的各动机变量和动机强度大小如何?其在两种语言环境中是否有不同?若有不同,如何运用二语动机自我系统来解释?2)在两种语言环境中,各动机变量之间、各动机变量和动机强度之间有何关系?其关系在两种语言环境中是否有不同?3)在两种语言环境中,受试个体差异因素对其英语学习动机有何影响?其影响在两种语言环境中有何不同?4)D?rnyei(2005)提出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中提出的“理想二语自我”概念是否比Gardner(1985)提出的传统理论中的“融入性动机”解释性更强?二语动机自我系统是否适用于中国学习者?本研究选取了146个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82个在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中国大学生,和64个在英国各大学就读的中国留学生。数据通过发放测量二语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取得,由分析工具SPSS 20.0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1)国外留学的中国学习者比国内的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理想二语自我”,较低的“课堂外语焦虑”,而两个环境下的学生的动机强度并无显著差异。2)在不同学习环境中,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所差异。国内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动机主要由内在动机,如“理想二语自我”和“融入性动机”组成,国外留学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动机主要由外在动机和二语学习经历,如“应该二语自我”和“课堂外语享受”组成。3)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于在国内和国外学习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均适用,且在国内学习环境中此动机模型比Gardner(1985)提出的传统动机理论更有优势。4)利用以提升为主的工具性动机和以预防为主的工具性动机很好地区分内在化的工具性动机和不太内在化的工具性动机。5)受试者的个体差异,如性别、受教育程度、英语学习时间、英语能力和留学时间等,会对学习动机因素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未来的二语动机研究和中国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提供两点建议: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有效性可使其应用于今后的相关研究;处于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应采用不同的激励策略提升其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