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有关叶浅予(1907-1995)的个案研究。以叶浅予生命的复杂和牵涉的层面之广,很容易淹没在材料的海洋中。我所采取的是,主题性的分析。论文的中心关注,限定在叶浅予与中国画之间,本论文要解决的问题是,相比起二十世纪中国画出现的“传统型”、“融合型”、甚或“分离的传统型”和“回归的融合型”,叶浅予作为创作上的“革新派”,如何用速写作为手段和方法,介入到中国画教学和个人艺术实践中,实现对中国画传统的有效承继与发展。论文以1947年叶浅予赴任北平艺专教授开篇,这是叶浅予艺术生命中的重要转折点。叶浅予进入中国画领域的历史机缘,面临的压力、经受的考验都将影响到他此后在中国画领域的作为,影响到新中国时期中国画的历史进程。“现代学院式中国画教育的掌门人”是叶浅予中年以后主要的社会工作。叶浅予前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十七年,两次重建国画系。他曾经摇摆在“虚无主义”和“保守主义”之间,挣扎在“素描是一切造型基础”的“紧箍咒”之下,叶浅予竭尽全力,目的在于给予中国画艺术的独特性的尊重,在教学中对传统文脉的有效延续,在中国画表现空间上的拓展。“舞蹈戏剧人物画”是叶浅予在中国画领域最主要的个人寄托。速写是叶浅予进入现代中国画的最佳手段。诚然,叶浅予也有过非常成功的主题性创作,然而数量上屈指可数。他将最大的热情放在舞蹈戏剧人物画创作上,承继文人画写意传统,先后在1943年左右、1960年前后、1980年左右,迎来自己的三段创作高峰期,创造了中国画现代人物画的一个新题材,一种新形式。一个人的早年经历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尤其像叶浅子,艺术上的关注现实生活、社会角色中的勇于担当,皆得益于上海漫画时期的历练。叶浅予一生交游甚广。除去张大千的亦师亦友、徐悲鸿的知遇之恩,文章还发掘出三十年代邵洵美所代表的“唯美派”和推崇的“自由主义”,及其带给叶浅予终身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对叶浅予丰富、广阔、独特的人生际遇,研究写作中,除重点评论叶浅予,行文中自然会时常涉及到中后景,以及作为研究参照和背景的同时代人物事件。论文中,笔者将自己注意到的很多新鲜材料引入分析评介,给叶浅予个案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以及继续拓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