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中不同信息对大学生攻击性倾向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348892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0年微博元年以来,微博以迅速高调的姿态占领了人们社交以及汲取信息的高地,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微博有其有益的一面,其中也有很多积极的信息,然而也不乏一些消极信息,诸如人肉搜索、言语攻击、虐待动物、反应社会丑态等网络暴力信息。那微博中不同的信息是否会对大学生的内在心理品质产生影响?本文即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微博中的不同信息对于大学生攻击性倾向的影响。通过利用Young网络成瘾量表、Buss编制的攻击性问卷以及IAT内隐攻击测量,对本科生以及研究生进行实验研究。实验采用2*3的组间设计,将被试进行性别、年龄匹配后,根据其使用微博的情况,分别分配到积极组,消极组与对照组。结果显示:1、积极组在一致性任务中(“自我+攻击性”)的反应时显著高于非一致性任务(“自我+非攻击性”);2、积极组被试一致性任务(“自我+攻击性”)与非一致性任务(“自我+非攻击性”)反应时有显著差异,表明经过积极图片的唤起,积极组被试将自我与非攻击联结的更加紧密;3、积极组与对照组在一致性任务中(“攻击性+消极评价”)的反应时显著高于非一致性任务(“攻击性+积极评价”);4、消极组被试一致性任务中(“攻击性+消极评价”)与非一致性任务(“攻击性+积极评价”)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5、不常用微博的被试在一致性任务中(“自我+攻击性”以及“攻击性+消极评价”)的反应时显著高于非一致性任务(“自我+非攻击性”以及“攻击性+消极评价”),表明其将自我与非攻击性联结的更加紧密,且对攻击性的评价更为消极;6、所有被试外显攻击与IAT效应的相关并不显著,说明内隐攻击和外显攻击是两个独立的心理结构;7、对外显攻击的统计表明,男性在身体攻击维度显著高于女性,而女性在言语攻击方面则显著高于男性。而在愤怒、敌意,以及外显攻击总分,男女并没有显著差异;8、网瘾与外显攻击之间无显著相关,身体攻击与愤怒以及敌意之间有显著相关;9、被试年级与外显攻击之间相关显著,也就是说年级越高,外显攻击倾向越小。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河北省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等位基因多态性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ing,PCR-SS
触控技术的出现,尤其是多点触控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图形用户界面鼠标单一操作的僵局,让双手自由交互成为了可能。然而当前的触控技术仍无法回避手指直接点击的低精度、手
目的通过结核分支杆菌Mtb8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获得大量纯化的重组Mtb81蛋白。通过Western-blot和ELISA方法评价Mtb81抗原,检测血清中抗结核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进
意法半导体(ST)日前推出65nm CMOS设计平台,芯片设计人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开发下一代系统芯片(SoC)产品,以满足低功率、无线通信、网络、消费电子和高速数据的应用需求。为了全
美国管理学权威彼德·杜拉克曾说过:"企业或事业唯一的真正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任何社会财富都是由人创造。面对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