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自发制定并实施了相关互联网经营策略,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概念成为企业和学术界竞相讨论的话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互联网”阶段也逐步升级到“互联网+”阶段,因其开放、协调、共享等特点,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和用户需求逐渐增多为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由于商业模式是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纷纷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商业模式进行颠覆性与创造性的优化及创新,形成了具有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业态等“互联网+”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因其处于企业实践的发展期和学术研究的探索期,针对从实践角度出发帮助企业选择合理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问题,首先面临的是目前存在哪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其次是面对现有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集合,企业如何选择符合中国国情和自身经营基础的商业模式。基于此,文章对“互联网+”商业模式及其选择问题展开探讨。论文首先确定“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其概念进行界定;其次根据Osterwalder商业模式画布,结合“互联网+”特征构建“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框架,从价值主张、内部资源与能力、外部合作网络和财务四个构成要素识别“互联网+”商业模式分类影响因素,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研究数据进行获取,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分类的四个影响公因子,将公因子3、4进行合并形成3个分类标准,通过形态学矩阵组合法将产业链融合驱动主体、双向价值链流动程度、价值获取方式三个分类标准的分类标识进行组合得到12种商业模式,考虑商业模式分类标识间的相容性,删除两种不可行的商业模式后最终得到10种“互联网+”商业模式集合,并从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获取三方面分析了 10种商业模式特征;接下来,以企业实施商业模式所具有的竞争力为选择目标,提出盈利潜力、合作协同、创新发展、环境匹配性和社会效益五个选择影响因素,据此建立“互联网+”商业模式评价体系,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构建“互联网+”商业模式选择模型;最后,通过典型案例对“互联网+”商业模式选择模型进行验证,说明研究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