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关注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双重困境下,政府产业政策能否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具体而言,政府的研发补贴和税收抵扣政策能否对企业的微观行为产生正向的影响,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本研究利用中国1256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研发补贴和研发税收抵扣两种主要的政策工具进行评估,揭示其作用的微观机理和政策效果。研发补贴和税收抵扣等分配过程中存在着内生性、自选择效应等问题。本研究选取了倾向分值配对(PSM)方法,按照概率估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重新配对,克服内生性等偏误,对研发支持政策进行评估。本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分配并非随机,研发补贴主要流向经营自主权大、上市年限短、员工数目多、中国本土且从事研发活动的企业。政府研发补贴存在着“激励”和“挤出”的双重效应,既有的研究并无一致性的结论。本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自有研发资金,相比无研发补贴企业,每个有研发补贴的企业平均多投入2143万元。这一效应主要在制造业、信息服务业起作用,对于员工规模在1000人以上或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作用更为显著,对小型规模企业的刺激效应不明显。本研究还考察了研发税收抵扣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理论上,研发税收抵扣政策能够有效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但在企业的微观行为和决策中,税收抵扣的分量相对较轻,企业研发投入对税收抵扣的反馈相对缓慢。既有不同研究有差异性的结果,难以形成定论。由于中国大陆的研发补贴政策刚刚起步,国内目前尚无研究对研发补贴政策的政策效果进行有效的实证评估。本研究发现,从分配机制来看,上市年限短、前一期研发投入大、高管持股比例高、员工规模大、总资产利润率高和处于高市场化地区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的研发税收抵扣。此外,政府研发税收抵扣政策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研发投入的增长率均无显著作用。进一步利用制造业的数据分析,也得出类似的结论。表明中国的研发税收抵扣政策尚未成熟,在机制设计、政策执行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