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子—耐药基因盒系统介导食源微生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第一类整合子在食源性细菌耐药机制中的介导作用,对来自广州市健康食品从业人员分离到的23株沙门氏菌做第一类整合子的筛选.首先研究了它们对10种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情况.结果表明所有的菌株对其中至少一种抗生素产生耐药.应用PCR法和菌落杂交方法检测第一类整合子,发现4株第一类整合子阳性菌株,以IN-F和IN-B对其整合的耐药基因盒进行扩增,并对扩增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4株第一类整合子阳性菌株中,2株各产生一个1009bp片段,1株产生一个1664bp片段,1株产生1009bp和1664bp两个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009bp为aadA2耐药基因盒,对链霉素和壮观霉素产生耐药.1664bp含有aadA5和dfr17两个耐药基因盒,分别对链霉素、壮观霉素和甲氧氨苄嘧啶耐药.为了研究第一类整合子的基因定位及其拷贝数,进行了Southern杂交实验和质粒接合实验.选择在第一类整合酶基因intI1无酶切位点的EcoR Ⅰ和EcoR Ⅴ对染色体DNA进行限制性酶切,酶切后的染色体DNA和质粒DNA分别与PCR产生的并由地高辛标记的intI1探针进行杂交,在质粒DNA上无杂交信号.同时在质粒的接合转移实验中无接合子产生,说明了第一类整合子不存在于质粒DNA上.而染色体DNA的杂交实验表明了第一类整合子的位置和拷贝数,S.tshiongwe S14和S.tshiongwe S126为2个拷贝,S.tshiongwe S191和S.hadar S87为单拷贝.以4株第一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和4株整合子阴性菌株为研究对象,用任意引物PCR(AP-PCR)和肠杆菌间间隔重复序列PCR(ERIC-PCR)两种方法测定DNA指纹图谱,来分析菌株第一类整合子的特性与基因分型之间的关系.两种方法对实验菌株确定出统一并与第一类整合子特性相关的基因型,而AP-PCR方法较ERIC-PCR方法比较,在区分菌体基因型方面能力更强.为研究第一类整合酶基因对耐药基因盒捕获和表达的调控因子和调控过程,采用了反向PCR方法扩增第一类整合酶基因上游未知的DNA片段.用HindⅢ对S.tshiongwe S191染色体DNA进行限制性酶切,酶切产物自身环化.设计第一类整合酶基因的反向引物,扩增第一类整合酶上游未知DNA片段,产生1502bp大小的DNA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pGEM上,转化大肠杆菌,筛选转化子,提取质粒后对其测序.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在第一类整合酶上游未知DNA序列的1052bp大小的片段中,含有两个解离酶结合位点和一个开放阅读框,推测该开放阅读框可能为第一类整合酶基因的调控因子.
其他文献
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恶化,开发和研究车用替代能源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氢燃料具有良好的清洁性、燃烧能量高、速度快、可再生等优点,因此氢气作为发动机的代用燃料应运而生。
论文采用漆酶NS51002和NS51003对马尾松磨石磨木浆的酶法改性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马尾松未漂GP纤维表面形态、纤维功能基、化学成分等在
近年来,水泥生产线的规模日益大型化,设备也向着大型化、节能型、环保型发展,大型立式磨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该系统关键设备的大功率立式磨机减速器,长期以来我们只能从国外进
精密制造已经成为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建筑业、国防工业、医学等尖端领域。精密定位机构作为精密制造的核心部分,其设计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精密制造的水平。集成式全柔性并联定位机构通过弹性变形来实现力、能量、运动的传递,相对于传统的并联定位机构具有高刚度、高精度、无摩擦的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精密定位领域,然而随着精密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些精密定位领
中性抄纸取代酸性抄纸及其纸机车速的提高是造纸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使得开发低成本、高效能、环境友好性的增强剂迫在眉睫。明胶作为胶原蛋白的水解产物,除具有高分子聚合物的
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信息化及其相关IT技术,信息化技术起到了推动物流行业发展的关键作用。本文对云计算环境下区域物流云服务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分别从云计算环境下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工业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包括起重机械在内的机械设备正一步步向大型化、智能化等方面发展,制动器作为起重机械系统重要的部件之一,其设计方法也需要与行业的发展同步。所以如何快速开发出能适应新机型、满足实际要求和用户需求的工业制动器,对于加快新产品设计研发周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制动器的设计、开发及制造历来被企业和设计人员所重视,特别是随着工业制动器各零部件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通
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MEMS器件和无线传感网络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供电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电需求。为了解决传统供电方式对新兴技术的制约,满足此类产品的用电需求,电源系统应具备质量小、能量密度大、可集成、适应性强、寿命长等特点。在选择供电方式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振动能,收集环境振动能并转化为电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法。本文总结了振动发电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对各种拾振机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