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词作为一个封闭、常用的词类,容易体现出方言的特征,也容易受邻近方言的影响而产生方言差异。龙川方言南北差异性在代词系统中体现尤为明显。本课题选取了龙川县九个有代表性的乡镇作为调查点,对龙川方言代词系统作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龙川方言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的语音形式、词汇特点、语法功能等进行共时的描写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相关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分析了龙川方言人称代词复数的三种形式,指出这些复数的性质特征,即是一种连类复数;考察了龙川方言人称代词单数作定语的状况,对其中的一种“领格”形式进行语源探究,指出这是一种合音形式的结果,从而对其性质作出判定;从表领属关系的结构助词“个”谈起,讨论了结构助词和量词之间的密切联系,指出量词在向结构助词发展的过程中,其指代作用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因为指代词与结构助词有很多语法上的共性,所以量词不能直接发展成为结构助词,必须经过指代词这一中间环节;在龙川方言中,量词具有定指功能,尤其体现在“量名结构”中,从认知角度出发分析,这种定指功能源于其本身表量的作用;探讨了声调屈折构词的问题,龙川方言用改变声调的方法区别两类指代词,这种语音内部屈折的现象在很多方言中都有,与印欧语系的屈折变化有本质的区别;描写了特殊近指代词“[it]”的用法,推测分析这是一个数词“一”,并给以方言、认知等方面的逻辑证明;综合分析了龙川方言指示代词的类型,指出该系统的内部不一致性,即指示处所、名物的是三分,指示时间的是二分,指示性状程度方式的只有一分。从不一致性中探讨其中的共性,得出一个共性序列“性状程度、动作方式<时间<人或物<方所”,“<”表示左边项比右边项分段数要小,越靠序列左边多分的可能性越小,反之,越靠右边多分的可能性越大;对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作出描写分析。论文最后对龙川方言代词系统内部差异作了综合比较分析,并指出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周边方言的影响。正是因为处于这样一个复杂的多方言地带,龙川方言体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及其代词系统的综合考察,可将龙川方言视为客家方言和粤方言之间的一种过渡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