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所面临的能源问题日益严峻。能源供需缺口加大、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进而加剧环境污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能源效率,而明确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前提。本文从国际贸易学角度出发,试图回答这一问题:对中国这样一个贸易大国而言,国际贸易会对其能源效率产生怎样的影响?
本文首先探讨了国际贸易影响能源效率的理论。现有文献中,出口的生产率优势、学习效应和外部性,进口的技术扩散效应、中间产品理论等,都可用以描述国际贸易对于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鉴于能源效率的要素生产率本质,本文根据上述理论提出研究假设:一国的进出口越多,能源效率越高。
在实证部分,本文对中国的对外贸易进行了描述统计。在描述贸易总量变化的同时,着重分析了对外贸易结构,包括进出口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且对外贸易结构具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增大、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地区间贸易发展不平衡等特征。本文随后基于全要素能源相对效率模型,以省际数据为样本,用CRS假设下基于投入的DEA方法测算了中国的能源效率。测算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效率省际失衡明显,且存在东、中、西部逐渐降低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作为解释变量,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大陆29个省份2000-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进出口对中国能源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从而验证了研究假设。
根据实证结果,本文认为目前的政策重点在于扩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对外贸易规模,并改善目前的贸易结构。要优化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并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着眼于长期的竞争优势,发挥国际贸易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