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自出现以来,由于其创伤小、治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一直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泌尿外科领域的常见手术。标准的PCNL术式在手术后需要留置肾造瘘管及输尿管支架管(双J管),其中术后留置肾造瘘管主要有压迫通道止血与提供二次碎石通道的作用,也是如今最常规的做法。所以对于无需二次碎石的患者,早期拔除造瘘管可以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术后康复。但是早期拔除造瘘管会导致相应的出血风险也增加,且离体的肾造瘘管通常难以重新沿造瘘通道留置,从而对出血束手无策,这也是很多临床医生不敢早期拔管的原因。同样,如今有较多报道提出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概念,即碎石术后不留置肾造瘘管,但是这需要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完善的抢救设备,特别是血管介入科的支持,通常见于较大的泌尿外科中心,不适宜广泛开展。鉴于此,以提高早期拔管的安全性、减少因通道丢失而造成严重的出血并发症为目标,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泌尿外科独自研创了一种末端纤柔的肾造瘘引流管(专利号:201610640451.0),并且尝试应用于临床工作。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的、经皮肾镜取石术中专用的末端纤柔型经皮肾造瘘引流导管,并探讨其应用于PCNL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其中使用本新型管的50例,设为新型管道组,其余50例术中留置常规肾造瘘管,设为常规管道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携带造瘘管及尿管时长、住院时长、拔管过程中及拔管后出血情况等指标,并验证末端纤柔型造瘘管拔管后再次插入的成功率。结果新型管道组与常规管道组留置造瘘管的时长为[(21.13±2.12)h vs.(55.67±18.52)h],留置尿管时长[(40.40±4.75)h vs.(73.34±20.12)h],住院时间[(48.48±3.39)h vs.(87.36±21.55)h],术后第 1 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08±1.00)分vs.(4.76±1.41)分],拔管后出血病例血红蛋白下降情况(ΔHB)[(4.60±1.14)g/L vs.(20.00±2.83)g/L]。新型管道组留置造瘘管时间、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VAS评分及ΔHB均明显少于常规管道组(P<0.05)。2组术后腹膜后血肿发生率及一期无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管道组拔管后的再次插入成功率为100%。结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使用末端纤柔型经皮肾造瘘引流管,可以减少住院时长,减轻患者携带造瘘管相关性不适,提高医疗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