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方的文化、教育、经济、哲学等先进的理论引进中国,这无疑会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等产生极大地冲击,当然,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方的儿童美术教育出现了“工具论”与“本质论”两种美术教育思想。“工具论”强调的是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它提倡美术教育活动用来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和完善,把儿童的心智与心理成长与发展结合起来,以人为本,注重儿童自主性、创新性的自我表现,做到因材施教。但是“工具论”过于强调儿童的自我表现,忽视了学科教育的功能以及教师在教育中所起的主导作用。“本质论”认为美术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教育价值,儿童的美术能力不是靠自然发展的,在于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同时,它也提出儿童绘画的风格和样式受儿童的人格特征所影响。这些理论的引进对国内传统美术教育理念和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这次的引进与前几次不同,并非机械的照搬,是带有批判和反思性的,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这一次学习,是在继承历史性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形式,选择性的吸收和消化,使之变成符合中国现状的儿童美术教育,即儿童美术教育本土化。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儿童美术教育思想根源的不同,来阐述中西方儿童美术教育理念的不同,以及教育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的不同。通过中西儿童美术教育在教育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学组织途径、教育结果等方面的对比,总结出中西方儿童美术教育在教育儿童各个方面的优点和弊端。我国总结和吸收西方儿童美术教育的长处------创造力的培养,对我国的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于儿童美术教育的研究,是经过了从分析、反思、引进、选择性吸收的过程。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的创造力教学还处于实践阶段,引进的观念与教育实践都还不成熟。在培养儿童创造力方面,提出从培养儿童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和直觉等方面入手,不仅仅是满足儿童情感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培养儿童动手、动脑、用眼、口、鼻等各种感官的协调性与配合能力,它是一种创新教育,进而到培养创造力的核心教育,这是一种创新教育。学前儿童正处于大脑和思想意识快速完善的有意性、自我意识与独立性的萌芽发展阶段,在这关键时期,需要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师对儿童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使得他们的创造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