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治疗对冠心病伴抑郁状态患者的抑郁状态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就诊,确诊为冠心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并愿意接受该研究的冠心病(CHD)患者。研究者本人经过精神科医师指导之后,用临床上常用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受试者的抑郁状态进行评估,并根据量表评分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A组)、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对照组(B组)及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治疗组(C组)。A、B、C三组受试者分别在入院就诊的第三天于空腹状态下抽取肘正中静脉血,并及时送检测定其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在治疗上,由主管大夫依据《内科学(第八版)》中关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原则及相关指南的建议,结合患者的病情给予三组患者冠心病优化药物治疗(Optimal Medical Therapy,OMT)。同时,对冠心病伴抑郁状态治疗组(C组)患者进行为期8周(约2个月)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起始剂量10 mg/d,逐渐加量至20 mg/d,早餐后服用。各组患者于出院后8周来院复查,再次于空腹状态抽取其肘正中静脉血,并检测其上述两炎症因子Hs-CRP与IL-18的浓度水平,同时用SDS再次评估其抑郁状态。比较三组患者上述因素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并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1.冠心病伴抑郁状态组(B+C组)患者的血清Hs-CRP(9.89±3.06 mg/L vs8.45±2.08mg/L,P=0.03)与IL-18(99.15±10.95ng/L vs 89.9±12.06ng/L,P<0.01)的浓度水平较冠心病不伴抑郁状态组(A组)患者高。2.A组、B组及C组受试者治疗后血清Hs-CRP与IL-18浓度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显著(P<0.01)。而且C组受试者上述两炎症因子的降低幅度比B组大,差异显著(P<0.01),同时A组降低幅度比B组大(P<0.05)。3.A组(冠心病不伴抑郁状态组)受试者治疗后的SDS评分较治疗前(25.48±2.27分vs 26.01±3.49分)降低(P=0.07);B组(冠心病伴抑郁状态对照组)受试者治疗后的SDS评分较治疗前(59.19±4.88分vs 62.92±3.90分)及C组(冠心病伴抑郁状态治疗组)治疗后的SDS评分较治疗前(51.31±6.00分vs 61.65±4.18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C组受试者SDS评分前后降低幅度大于B组(10.33±4.00分vs 3.73±4.45分),差异显著(P<0.01)。4.冠心病伴抑郁状态治疗组(C组)受试者心绞痛发作频率较冠心病伴抑郁状态对照组(B组)低(1.92±0.85次/周vs 2.73±1.16次/周),差异显著(P=0.001);C组受试者心肌梗死发生率(4.2%vs 12.5%,P=0.14)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2.1%vs 6.2%,P=0.31)均较C组低,但差异不显著。结论:1.冠心病伴抑郁状态组患者血清Hs-CRP与IL-18水平较冠心病不伴抑郁状态组炎症因子组高,提示冠心病伴抑郁状态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2.抗抑郁药物治疗与冠心病的优化药物治疗均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s-CRP与IL-18的浓度水平,提示冠心病的优化药物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降低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水平有帮助。3.抗抑郁药物治疗对冠心病患者伴随的抑郁状态的改善有一定帮助,且与冠心病的优化药物治疗两者联合起来,在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方面的效果要优于单独治疗,推测冠心病对患者的抑郁状态有影响。4.抗抑郁药物治疗联合冠心病的优化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冠心病伴抑郁状态患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