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依据课题组前期文献和临床流调学以及实验研究的成果,基本确定了建立云南春燥证小鼠模型的条件(温度、湿度、风速、光照及饮食),故本实验沿用课题组前期实验的造模方法,选择观测与燥证模型具有较强关联性的指标,如小鼠气道黏蛋白MUC5ac、水通道蛋白AQP5、糖蛋白RS,以及小鼠血清IgA、IgG,观测,对比7天、14天、21天不同造模周期小鼠其宏观体表特征、微观组织及分子指标的变化,进一步从多个层次阐释感燥时长与发病时间的联系,优化造模周期的选择,全面、合理地评价云南春燥动物模型。方法:实验小鼠适应性培养3天后称重,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在此基础上再分别设置7天正常组及模型组、14天正常组及模型组,21天正常组及模型组,共6组,每组15只,总计90只,放入动物培养箱中饲喂。正常组施与正常气候环境(20±2℃、60±2%RH)及常规食料、饮用水饲喂。模型组依照课题组前期模拟云南春燥气候条件以及给与饲喂香辛辣料。以进入培养箱之日起,观察并记录实验小鼠望诊特征、体重、进食量、饮水量等宏观整体特征的变化,分别于第8天、第15天、第22天将各周期小鼠处死取材,观察实验小鼠的气管、肺组织形态结构变化;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MUC5ac、RS、AQP5的浓度及血清中IgA、IgG的浓度。结果:1.小鼠整体特征的比较望诊特征:7天组正常小鼠精神状况良好,爪甲光泽荣润,被毛顺泽,尿色清,便质软成型,鲜有撕斗抓咬,未见伤痕;同周期组模型小鼠自进入培养箱饲喂2日后逐渐出现活动兴奋的情况,爪甲色暗,被毛失润,尿色黄,大便质干,常有撕斗抓咬,尾部可见少量伤痕。14天组正常小鼠精神状况良好,自然活跃,少有撕斗抓咬,未见伤痕;同周期组模型小鼠精神焦躁明显,活跃异常,爪甲色暗失润,被毛色黯枯糙并可见脱落,尿色黄,大便质干硬结,尾背部可见多处撕斗抓咬伤痕及血迹。21天组正常小鼠较前两周期的同类别小鼠活动有减少,被毛略糙,偶有撕斗抓咬,未见伤痕;同周期组模型小鼠,精神焦躁,异常活跃情况较14天组同类别小鼠有减少,爪甲色暗失润,被毛色黯枯糙、脱落加重,尿色黄,大便质干硬结,尾背部可见多处撕斗抓咬伤痕及血迹。进食水量:各周期组正常小鼠自进箱3日后,直至各饲喂周期结束,每10g体重小鼠进食量时有出现少量增减。7天组模型小鼠进箱3日后,其进食量于第5天达最低值,整个饲喂周期内进食量增减变化不大;与同周期组正常小鼠比较,进食量减少,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14天组模型小鼠自进箱3日后进食量减少,于第14天达最低值;与同周期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小鼠进食量减少,且极具差异性(P<0.01)。21天组模型小鼠自进箱3日后进食量减少,第12天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减少,直至21天结束;与同周期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进食量减少明显,极具差异性(P<0.01)。各周期组正常小鼠自进箱3日后直至各饲喂周期结束,每10g体重小鼠饮水量未出现明显的增减。7天组模型小鼠自进箱3日后直至7天饲喂周期结束,饮水量无明显增减;与同周期组正常小鼠比较,模型小鼠饮水量略微增加,但差异不甚(P>0.05)。14天组模型小鼠自进箱3日后,在整个饲喂周期内饮水量增减变化不大;与同周期组正常小鼠比较,模型小鼠饮水量明显增加,具明显差异(P<0.05)。21天组模型小鼠自饲喂开始起前9天饮水量逐渐增多,而后饮水量逐渐减少直至21天饲喂周期结束;与同周期组正常小鼠比较,模型小鼠饮水量在饲喂周期内的前14天增加,而后逐步趋于正常,整体变化不具差异性(P>0.05)。2.小鼠器官、组织结构的比较肺脏器指数:正常组小鼠肺脏器指数比较,21天组>14天组>7天组;与同周期组正常小鼠比较,各周期组模型小鼠肺脏器指数均有降低,14、21天组模型小鼠肺脏器指数降低具显著差异(P<0.01)。气管:正常组结果显示,7天组小鼠气管组织切片镜下可见,管腔形态规则,黏膜层结构完整,纤毛排列齐,未见损伤脱落,无炎性细胞浸润,无血管扩张及充血瘀血;14天组小鼠气管管腔形态规则,黏膜层结构略有缺损,未见炎性细胞的浸润,无血管扩张及充血瘀血;21天组小鼠气管管腔形态比较规则,局部可见黏膜层结构缺损,少量纤毛脱落,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血管未见扩张及充血瘀血。模型组结果显示,7天组小鼠气管组织切片镜下可见,黏膜层局部出现损伤脱落,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稍有扩张,未见明显充血及瘀血;14天组小鼠气管黏膜层局部结构缺损且变薄,可见少量纤毛脱落,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壁稍有增厚充血;21天组小鼠气管官腔稍欠规则,黏膜层结构缺损明显,有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壁增厚,明显充血。肺组织:正常组结果显示,7天组小鼠肺组织切片镜下可见,支气管结构清晰,黏膜层结构完整,无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完整,有少量充血;14天组小鼠支气管管腔内可见少量脱落的细胞,无炎性细胞浸润,无明显水肿及充血;21天组小鼠支气管结构清晰,形态稍欠规则,黏膜层有少量脱落的细胞,无炎性细胞浸润,稍有充血。模型组结果显示,7天组小鼠肺组织切片镜下可见,支气管形态欠规则,见少许上皮细胞脱落,肺泡壁轻度充血,伴少量细胞浸润渗出、出血;14天组小鼠支气管管腔不规则,黏膜层缺损细胞脱落,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渗出,肺泡壁明显充血,伴见少量出血淤血;21天组小鼠支气管管腔不规则,管壁出现增生增厚伴有明显充血,大量肺大泡融合。3.小鼠气道黏蛋白MUC5ac、粘多糖RS及水通道蛋白AQP5浓度的比较气道黏蛋白MUC5ac浓度:与同周期组正常小鼠比较,7天组模型小鼠MUC5ac浓度降低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14天组模型小鼠MUC5ac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1天组模型小鼠MUC5ac浓度降低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粘多糖RS浓度:与同周期组正常小鼠比较,7天组模型小鼠粘多糖RS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P<0.01);14天组模型小鼠粘多糖RS浓度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21天组模型小鼠粘多糖RS浓度降低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水通道蛋白AQP5浓度:与同周期组正常小鼠比较,7天组模型小鼠水通道蛋白AQP5浓度略有升高,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14天组模型小鼠水通道蛋白AQP5浓度明显降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21天组模型小鼠水通道蛋白AQP5浓度降低,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4.小鼠血清IgA、IgG浓度的比较血清IgA浓度:与同周期组正常小鼠比较,7天组模型小鼠血清IgA浓度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天组模型小鼠血清IgA浓度显著降低,极具统计学差异性(P<0.01);21天组模型小鼠血清IgA浓度升高,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G浓度:与同周期组正常小鼠比较,7天组模型小鼠血清IgG浓度明显升高,极具统计学差异(P<0.01);14天组模型小鼠血清IgG浓度显著升高,极具统计学差异性(P<0.01);21天组模型小鼠血清IgG浓度升高,极具统计学差异性(P<0.01)。结论:(1)云南春燥环境的干预下,模型小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燥证的症状体征,其器官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且14天周期是燥邪损伤津液,燥证发生的重要阶段。(2)云南春燥环境干预下,模型小鼠津液代谢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综合小鼠整体望诊特征以及器官组织结构的变化,得出14天周期是燥伤津液最重的阶段,随着饲喂时间延长至21天,小鼠对云南春燥环境适应性的增强,体内津液重新分布,燥证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3)因MUC5ac、RS及AQP5的浓度变化提示着体内津液盈亏情况,血清中IgG、IgA与卫气之御邪护表机能相关。综合分析小鼠津液及免疫指标的浓度变化,认为燥邪侵袭肌表,壅遏卫气,损伤肺胃津液,使小鼠表现出津液受损的内外征象,即“燥”证,尤以14天周期组为甚。但由于外燥证燥邪轻浅,正气不虚,且随着饲喂时间延长至21天,小鼠对环境做出适应性改变,其机体津液重新分布的同时,御邪能力也得以恢复甚或增强,这与外燥证的病机特点相契合。综上所述,基于云南春燥环境干预下的各周期模型小鼠在整体特征、组织器官结构、津液指标及免疫指标等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尤以14天造模周期为甚的研究结果,本实验提出14天周期为云南春燥小鼠动物模型的最佳造模周期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