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是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ET)。经影像筛选合适的患者是ET获得良好结局的关键之一,特别是CT灌注图像的应用,可以更细化的选择适合ET的患者。近年的多个大型临床研究均使用计算机软件对CTP图像进行自动化的、定量的分析,安全性与有效性均得到了证明。但这些自动化软件价格均较昂贵,维护较复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仍无法获得。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是一种操作简便、容易判读的评分系统,实际工作中采用CTP ASPECTS的综合判定方法研究较少,并且最佳阈值不明确。同时术前筛选中常常出现NCCT图像与CTP图像ASPECTS不匹配,造成介入医师制定治疗决策困难,对于此类患者如何评价以及进行ET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目前没有报道。我们通过对本中心接受ET的AIS-LVO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拟更深入了解CTP图像ASPECTS在术前筛选中的应用,拟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错配评估方法。方法:1.回顾2015年11月至2018年1月连续就诊的发病6到24小时前循环LVO的ET患者,入院CTP图像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ASPECTS≥5分、CBV与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ASPECTS不匹配≥1分,入院NIHSS评分≥10分。按照预后好(mRS≤2)与预后差(mRS>2)分组比较,分析良好预后预测指标,并根据ROC曲线分析找到CTP ASPECTS图像综合评估的最佳阈值。2.回顾2015年1月到2018年8月连续就诊的前循环LVO的ET患者共290例。入院CTP图像CBV ASPECTS≥6分,NIHSS评分≥6分。记录NCCT、CBV图像ASPECTS和两者差值,按照NCCT-CTP ASPECTS(N-C)<0和N-C≥0分组记录,比较两者安全性与有效性。两项研究安全性指标均为术后严重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和90天死亡。有效性指标均为住院7天、出院时NIHSS评分及90天mRS。结果1.其中mRS>2组29例,m RS≤2组40例。所有患者sICH发生率为5.8%,5名患者(7.2%)死亡。有40名患者(58.0%)获得良好结局(m RS≤2),12名患者(17.4%)获得部分的好转(mRS 3)。两组入院NIHSS评分、7天NIHS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但在出院时NIHSS评分有明显差异,mRS≤2组比mRS>2组NIHSS评分少接近14分(平均数,18.03 vs.4.5,P=0.000)。mRS≤2组患者影像评估中CBV ASPECTS更高(中位数,9 vs.7,P=0.002)、MTT ASPECTS评分更低(中位数,4 vs.5,P=0.013),同时存在更大范围的不匹配区域(中位数,4 vs.2,P=0.000),并且MTT/CBV比值更高(中位数,4vs.2,P=0.000)。mRS≤2组各时间点均较短,PTR具有明显差异(中位数,57.0 vs.81.0,P=0.004)。选取CBV-MTT、MTT/CBV及CBV三指标联合评价诊断效能,ROC显示AUC为0.893(CI 0.815-0.971),高于所有单独预测指标。三者阈值分别为2分、2分、7分。2.其中N-C<0有25例,N-C≥0有119例。总体良好预后率为60.4%(87/144),严重颅内出血12.5%(15/144),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3.5%(5/144),病死率5.6%(8/144)。两组安全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住院7天、出院时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90天良好预后也无明显差异,其中有20%(5/25)的患者获得mRS 3分。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桥接治疗(OR=3.030,95%CI=1.202~7.642,P=0.019)和CBV ASPECTS(OR=1.460,95%CI=1.095~1.945,P=0.010)是预测良好预后的独立指标,NCCT ASPECTS并不具有这样的效力。而入院NIHSS(OR=0.879,95%CI=0.813~0.951,P=0.001)和PTR(OR=0.991,95%CI=0.984~0.999,P=0.032)与良好预后呈负相关。结论使用CTP图像ASPECTS的综合评估方法筛选超时间窗LVO患者是一种简洁、安全且有效的方法。而当NCCT中存在中-大低密度范围而CBV下降区域仍较小的患者可以从ET中获益,同时未增加明显出血风险及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