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习者对英语时空隐喻的认知——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048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经常通过空间来谈论时间,比如:“期盼更光明的未来”,“我们身后的问题”。此外,当我们说“假期快要来临”,“提出超前的理论”时,表示空间运动的词汇也同样运用到时间上。这种用来表征时间的空间隐喻称作为时空隐喻。在英语和其他很多语言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时空隐喻系统:自我在动隐喻系统和时间在动系统。   然而,不同的研究者对于时间隐喻系统下的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隐喻持有不用的观点。Gentner(1992)的发现与结构映射模型(Structure Mapping Model)一致。结构映射模型预测,英语隐喻句中存在着一致性效应—转换不同的观点会造成较慢的反应时间,因为替换概念结构需要消耗一些认知成本。Gentner还发现在英语里,人们对时间的认知中主要的观点是“自我在动”而不是“时间在动”。在中国,有两种观点:一种来自于国立台湾大学的赖姿吟,她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中文里与Gentner不同的结论—“时间在动”的背景句不会造成其后测试句的反应时间的减慢而“自我在动”的背景句则会造成反应时间的减慢,因而中文的“时间在动”是首要的时空隐喻;另一种来自周榕的试验,她得出了与Gentner一致的结论,她也认为中文里“自我在动”是首要的时空隐喻,转换不同的观点也会造成反应时间的减慢。本文的研究是通过实验来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时空隐喻的认知情况。   本研究主要通过基于时空隐喻句的实时在线加工来考察被试者对时间前后关系的推断。本文用一个预测试和一个跨模组实验来测试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这些英语材料的反应。被试共分为两个组,第一组参加预测试,第二组参加跨模组实验。所有的被试者分别来自西南交通大学2007级的任意8个班。首先,根据预测试的结果宋选出了3对时间在动的隐喻和3对自我在动的隐喻。每一对里的两个隐喻句子有着非常接近的平均反应时间和正确率,这些句子被用在后面的跨模组实验中,作为进行对比分析的测试句。同时,被试对于所有隐喻句的平均反应时间和正确率也被记录下来。为了测试英文隐喻一致效应,本文设计了一个2×2跨模组实验来测试背景句与测试句的隐喻系统一致与否会不会造成正确率和反应时间的不同。最后,通过分别比较和分析预测试和跨模组实验中被试的四级成绩和他们对时空隐喻句的平均反应时间以及正确率找出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熟练程度与其对英语时空隐喻的认知之间的相关性。   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点发现:第一,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自我在动”隐喻句更容易被理解,是对英语时间认知的首要的观点;第二,被试在一致条件下对于时空隐喻句的判断快于不一致条件,说明隐喻句一致性效应同样存在;第三,英语水平越高的学生正确率越高,平均反应时间也越短,这证明中国学习者的英语熟练度的确会影响他们对英语中时空隐喻的认知;第四,中国学生的母语仍然会影响他们对英语时间观点的理解方式。
其他文献
阅读是外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获取外语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对阅读模式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把图式化阅读和阅读模式的交互性思
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理论分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成为继结构性语言学和生成语法之后的又一主流语言学派。伴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发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2006年5月是原闽粤赣边区党委书记、福建省省长魏金水同志诞辰100周年。此时,追忆起个人从事党史工作以来对魏老的见闻和感受,深感魏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
学位
根据班杜拉所说,教师第一年的教学对其长效效能感至关重要,然而只有少数一些研究跟踪这一年的教学并解释效能感变化的原因。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两位新教师,一位是在外
采用独一无二的万用转轮键,所有的功能一指就能操控,甚至不用按只用说也可以执行拨号和上网的操作,以现代讲求时间就是金钱的社会来看,这部手机将成为你日常生活的好伙伴。
晚清小说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是中国和外国在文学和文化方面交流的象征。从传统的翻译标准来衡量,一些翻译家的翻译并没有忠实于原文。但是从历史角度看
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去考虑,当你决定好要买哪一部手机时,除了重视外观、功能、规格外,还必须了解各家系统商所提供的服务,最重要的是多问几家来比较价格,如此便能兼顾多方面,购
随着媒体技术发展及终身学习、个性化需求的加剧,克服了时间和距离的在线学习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基于人机交互虚拟环境的在线学习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课堂学习,学习成员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