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凋亡是颅脑损伤后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但关于损伤后细胞凋亡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实验方法,以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和一氧化氮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为切入点,探讨颅脑损伤后细胞凋亡的机制。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凋亡细胞时序和空间分布,脑组织Bcl-2、Bax蛋白的表达和血清一氧化氮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探讨颅脑损伤后细胞凋亡的机制。 方法:选用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颅脑损伤组(2、6、12、24、48h,7、14d,每组6只),共8组。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不同时间段采集血清,制备脑组织切片;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并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终产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统计处理组间比较采用ore-way ANOVA,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1、光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损伤灶周围皮质和白质,海马和齿状回也可见到少量凋亡细胞,对照组和损伤灶对侧相应部位脑组织偶见凋亡细胞;在时序上,凋亡神经细胞在伤后2h即出现,6h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升高,12h达到高峰,24h~48h保持在较高水平,此后开始逐渐下降,14d仍较对照组水平高;2、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颅脑损伤后均升高;Bcl-2蛋白的表达2h即升高,在12h达到高峰,而后表达逐渐降低,直到14d仍较对照组高;Bax蛋白表达趋势与Bcl-2相同,24h达到高峰;3、一氧化氮在颅脑损伤后2h即升高,12h达到高峰,此后很快降低,但48h仍较对照组水平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颅脑损伤后迅速降低,48h到达最低点,之后逐渐上升,直到14d还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