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的蓝图构想形成,高速铁路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在促进区域间各种要素流动的同时,已逐渐成为居民出行中的关键交通方式,并刺激了居民出行,也使居民传统的出行活动突破城市边界,出现了“同城效应”、“双城模式”等现象。同时,高速铁路带来城市间的“时空压缩”效应,也使居民对于“途外附属时间”更加敏感,而乘客的出行行为作为研究交通的基础,对于交通建设、政策制定、规划实施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基于高铁出行链的视角,从传统对于高铁城际出行阶段的研究转向对于高铁前出行阶段的关注,从微观个体入手分析高铁接驳过程中乘客的出行行为特征,探索不同属性乘客的前出行阶段满意度特征、乘客在不同城市中出发点空间分布特征、乘客前出行阶段满意度空间分布特征,并尝试采用大数据与小数据结合的方法,通过指标体系构建,探索乘客前出行阶段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期为高铁出行研究提供新思路,最后从规划与政策层面对高铁站点的选址布局与开发建设及城市交通接驳建设提供参考与建议。本文首先对高铁出行链、高铁前出行阶段和高铁乘客前出行阶段满意度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部分,对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高铁相关研究与居民出行满意度三个方向进行文献梳理与综述。首先,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主要从理论发展、研究方法与影响因素角度进行归纳;其次高铁研究方面,从高铁对乘客出行行为影响、高铁接驳过程、高铁站点布局与城市空间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梳理;最后,居民出行满意度则从国内与国外对于出行满意度影响因素探索进行展开。整体来看,当前对高铁的研究多是从区域与城市尺度进行相关分析,从出行链视角,去分析乘客出行行为的研究较少,另外对于出行满意度的研究,当前更多的是关注本市居民的出行,对于跨城乘客出行满意度的关注不足,而从区域尺度对乘客满意度空间特征与差异的分析更少。因此,基于出行链视角对高铁乘客出行行为的研究对提升乘客生活满意度、合理进行高铁站点布局、优化交通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与研究意义。实证部分,本文基于沪宁高铁出行行为问卷调研,以沪宁沿线六大城市十三个高铁站点为调研对象,通过对高铁乘客前出行阶段满意度特征分析发现乘客满意度总体一般,对于前出行阶段满意度的感知不佳,并在个体属性、出行特征、不同出发城市与出发站点方面表现出了满意度的差异性。在对高铁乘客前出行阶段出发点空间特征分析看,乘客出发点在空间上多呈现出单中心或多中心向外围辐射的特征,分布密集区域多集中在主城区内,城市外围郊区的乘客分布较少。对于高铁乘客前出行阶段满意度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满意度高的区域集中在高铁站点、主城区和旅游景区附近,且沪宁沿线六大城市的满意度空间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最后,在对乘客高铁前出行阶段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年龄、路线熟悉程度、出行方式、出行时间、站点周围1000米范围内POI密度与POI熵指数、高铁站点距离市中心距离、高铁站点所在城市区域、城市智慧交通指数和城市每小时交通拥堵时间对乘客前出行阶段满意度均有显著性影响。最后,在前文研究基础上提出规划与政策建议。首先要科学合理的进行高铁规划,结合城市特点与乘客出行行为特征,合理进行高铁站点选址布局,同时要完善高铁站点周边设施的配套。其次,要加强高铁站点交通接驳建设,从优化城市交通、构建高铁乘客智慧接驳系统、建设高铁站点接驳快捷通道三方面,实现乘客高效的高铁接驳出行。另外,乘客应结合自身特征合理进行高铁接驳阶段的出行规划。本文正文共约42 000字,图表31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