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仪式的社会功能分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0412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年仪式是由原始社会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发展而来,相沿成习并普遍存在于今天各民族中的一种仪式活动。成年仪式是在青春期和青年期阶段,在青年成长过程中举行的,具有宗教信仰、社会教育、文化认同等多种功能的仪式活动。成年仪式的社会功能分析是运用社会学的方法,从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角度研究成年仪式的社会功能。   成年仪式社会功能分析的论文主要研究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成年仪式的基础理论研究、成年仪式的历史理论研究和成年仪式与青年教育研究。成年仪式基础理论研究包括成年仪式概念的确定,成年仪式与青年的本质、成年仪式的结构与功能分析,成年仪式标志的意义等等。成年仪式历史的理论研究是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是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研究,包括原始社会青春礼与宗教信仰功能的研究,奴隶和封建社会成人礼与宗法教育功能的研究和现代社会成年礼与文化认同功能的研究。成年仪式与青年教育研究主要是结合现代社会的青年问题,从成年仪式的理论研究中寻求青年教育规律。   成年仪式社会功能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创新:第一,总结概括出古今中外成年仪式所具有的五个共同特征。成年仪式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区域文化、阶级文化、阶层文化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虽然没有对古今中外、东西文化成年仪式的不同形式做出分类研究,但却从不同文化的诸多差异中寻求成年仪式的共性东西,这也是在这一研究领域里的一个创新。成年仪式的这些共同特征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这些仪式活动的共同规律,本文在其他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将成年仪式的共同特征概括为五个方面并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1、成年仪式的过渡性(transience)特征。无论是青春礼、成人礼还是成年礼都要经过一定的时空条件转化,参加仪式的主体都会发生本质变化。2、成年仪式的隔离性特征(separation)。成年仪式对举行礼仪个体的隔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过去环境的隔离,二是与世俗事物的隔离,三是与过去自我的隔离。3、成年仪式的阈限性特征(liminality)。阈限状态的人是一种模糊不清的状态,受礼者没有身份、地位、等级,但也并非一无所有,只是这种状态是一种过渡状态,是一种良好的受教育的状态。4、成年仪式的交融性特征(communitas)。所谓交融状态就是不同的身份、地位、等级的交融,是神圣与世俗的交融、是社会与自我的交融。5、成年仪式的接纳性特征(reintegration)。隔离执行净化的功能,过渡实现提升的功能,阈限和交融实现身份、地位不同的人交往互动的功能,最终都要达到个体被宗教、族群、社区、团体的接纳。   第二,从逻辑和历史统一的角度分析成年仪式的三种基本形式以及主要功能。本文从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将成年仪式划分为原始社会的青春礼、封建社会的成人礼和现代社会的成年礼。与此相适应按成年仪式的各种仪式标志不同又将其划分为身体标志、衣着配饰和象征性标志等不同的类型,并提出原始青春礼是以身体标志为主的仪式性活动,宗法成人礼是以衣着佩饰标志为主的成年仪式;现代成年礼是以象征符号标志为主的成年仪式。本文还从结构、非结构和反结构的三维结构角度,分析了成年仪式的基本结构及其人格净化功能、地位逆转、平衡功能和文化认同功能。本篇论文的基本框架就是从成年仪式的结构功能分析入手,分别研究了原始青春礼的宗教信仰功能;奴隶和封建社会成人礼及其宗法教育功能和现代社会的成年礼及其文化认同功能。原始社会最早出现的青春礼主要是确立宗教信仰功能的成年仪式,当然,青春礼也有考验人的意志品质,进行宗教教育、道德教育的功能,但其主要的功能仍主要表现为强化图腾同体化等宗教信仰的功能。宗法成人礼是具有社会教育功能的成年仪式,宗法成人礼不仅可以使成年的人受到宗法道德的教育,还会受到具有怎样权利义务的宗法规范的教育。现代社会的许多成年礼越来越强调一种文化的认同的功能,它不是通过神秘的形式强化某种宗教信仰的功能,也不是通过各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进行道德教育,而是利用各种丰富多彩的,具有象征特点的仪式活动,寻求某种文化上的认同,进而实现人们社会适应的功能。在学术界关于成年仪式的研究中,青春礼、青春祭礼、青年礼、入社礼、入会礼、成人礼、成年礼等概念是不加区分,混乱使用的,本文是第一次在严格意义使用这些概念,并将这些概念置于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考察,因此,对成年仪式三种形式结构及其社会功能的历史分析应是原创性研究。   第三,本文通过成年仪式社会功能分析论证了关于青年本质的认识发展过程和对青年教育的意义。对青年本质的多学科研究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依照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过程,不断深化了对青年本质的认识,而这一认识深化的过程与原始青春礼、宗法成人礼、现代成年礼对青年本质的历史确认是一致的。关于青年本质的认识起源于心理学。青年心理学将青年个体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不同年龄段的青年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等生理问题,这种研究首先是以青年的生理特点为根据的,这与成年仪式起源于自然生理的生殖崇拜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文化人类学发展了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青年的本质和他们的文化特质。文化人类学已不满足于心理学将青年视为特定年龄阶段发展的个体,文化人类学认为应当从“代”的发展意义上,从社会文化的规定性去认识青年。换句话来说,文化人类学从青年一代组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文化的各种属性)上去考察青年。不同学科对青年本质的认识与原始青春礼到宗法成人礼和现代成年礼对青年本质认识的深化是一致的,原始青春礼只有成人和非成人的区别,不存在我们现代意义的青年;宗法成人礼只承认年龄群体,不承认阶层和阶级的群体,只有工业社会以来的现代成年礼才将青年视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力量被普遍的认可。社会学对青年本质的分析与现代成年礼对青年的本质界定是一致的。社会学认为青年的本质是社会实现再生产的一个因素,研究青年实现社会化过程和实现社会自立的方式是青年社会学的任务,而成年仪式的功能说到底就是实现社会文化、社会关系和社会人再生产的一种形式。   成年仪式社会功能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现代社会存在的青年问题,对青年进行各种仪式活动的文化教育。本文分析了现代教育中的文化不连续性所造成的青年文化适应上的问题,青年边缘化地位造成的青年亚文化问题以及由于青年期的延长造成的青年教育的困难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可以充分发挥成年仪式的文化教育功能给以解决。成年仪式与现代学校教育不同,它可以通过对教育目标的独特定位、对教育理念、教育制度规范、教育方法等教育的特殊表现形式,以及仪式活动的作用机理实现其文化教育功能。通过挖掘成年仪式的信仰功能、教育功能与文化认同功能,丰富我们现代社会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
其他文献
期刊
该文运用社会学的冲突和功能理论,采用实地研究和访谈的方法,通过对鲁西南张庄村的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试图对该村的宗教信仰状况做一客观描述,并对该村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
生育是一种复杂的人口行为,从我国古代开始它的背后就隐藏着复杂的“性别偏好”现象。在我国,这种“性别偏好”主要表现为“男孩偏好”。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在某种
在1978年之后,经济改革使中国的都市形态和都市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城市更新中,“住宅”的“生产”和“分配”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都产生了根本的变
期刊
摘要[目的]为实际生产中缓解油葵(Helianthus annuus)盐害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以油葵种子为试验材料,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用120 mmol/L NaCl溶液和0~200 mg/L VC溶液进行处理,研究外源VC对盐胁迫下油葵种子萌发指标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在盐胁迫下,随着VC溶液浓度的增加,油葵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超氧化物酶(POD)活性
本文以浙北A村为个案,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生育目的、生育数量、性别偏好、生育质量四个方面对经济条件相对发达的浙北乡村居民生育观念的现状进行了
高校负有文化传承创新的神圣使命在社会各界已达成共识,并成为党和国家对高校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京津冀协同发展给区域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带来了诸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文化交
期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城市和乡村的和谐发展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和谐发展就必须缩小城乡差别,必须注重农村的发展和进步。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实现农村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关键,而农民作为追求中国农村现代化的主体,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健康状况,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医疗保障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可以提高人实现其价值和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