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开始从分子生物学领域转向专攻意识问题。1994年,他的意识研究代表作《惊人的假说》出版,更是将意识研究推向了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以《惊人的假说》为中心,对克里克的意识观进行历史考察。 首先,探讨了克里克的意识研究历程,并通过对《惊人的假说》的解读,概括和分析了克里克的意识观。他坚持还原论,主张以意识的神经相关物(NCC)为基础,以视觉觉知为突破口,从而获得对意识的科学认识。 其次,探讨了克里克意识观的思想来源。意识的神经相关物这一思想概念,不仅来源于哲学家的思想积累,更是跨学科融合交汇的产物。反功能主义思潮以及当时学术界对行为主义的批判都对克里克的思想具有重要影响,而内格尔的还原理论则是克里克主张还原论的直接思想来源。克里克自身提倡的“闲聊试验”(Gossip Test)及其对宗教的态度,也对他的意识观的形成具有间接影响。 最后,探讨了克里克意识观的影响和局限性。克里克所提倡的用科学实验来研究意识的概念打破了以往意识研究所采用的黑箱或者类比的方法策略,在意识问题解释上比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更胜一筹。同时,它也促进了多学科的融合并且开辟了科学研究意识的新道路,使得意识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家所能触及的领域。当然,克里克意识思想的理论本身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塞尔反对这种分块研究的模式,认为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意识的研究。查尔默斯则认为,克里克的意识研究仅仅停留在“易问题”上而并没有涉及到意识的“难问题”。此外,克里克相对缺乏与哲学领域的跨学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