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预凝丝涤小口径人造血管的设计与制备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my163mai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移植是治疗人体血管缺损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大中口径的人造血管已经成功应用临床数十年,而小口径人造血管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理想的小口径人造血管产品必须同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可控的内直径和管壁厚度、适当的水渗透性及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等。纺织基小口径人造血管,由于其易加工、力学性能良好、内直径和管壁厚度可控等特点,有望成为小口径人造血管产品的先行者。然而,如何严格控制纺织基小口径人造血管的水渗透性,从而实现管径控制与厚度控制、直径控制之间的平衡,是纺织基人造血管研究的难点之一。因此,本研究以开发力学性能良好、管壁厚度及内直径可控、水渗透性符合临床要求(免预凝)的丝涤混构小口径人造血管为研究目标,采用医用级真丝及涤纶长丝为原材料,一次机织成型管道织物,经过脱胶及紧密化等后处理程序,最终获得了综合性能良好且免预凝的丝涤小口径人造血管。本研究采用两种编织结构的真丝纱线(silk204.5D和silk130.8D)和两种编织结构的涤纶长丝(PET179.0D和PET112.2D)作为经纱,纬纱采用PET100D和silk84.36D,选取平纹、2/2和1/3作为织物组织,共获得18个设计内直径4mm管状试样(包括丝涤试样、纯真丝试样和纯涤纶试样各6个),其中纯真丝和纯涤纶管状织物作为丝涤管状织物的对照样。建立了小口径人造血管一次机织成型的微加工工艺,较好地解决了小口径管道织物毛边、不平整、筘痕明显及组织不匀等常见问题。为了获得丝素纤维小口径人造血管,本研究对含真丝管状织物的后处理程序进行了探索。最终获得优化的后处理程序,即脱胶及紧密化处理程序如下:0.05(wt)%Na2CO3水溶液,温度为87±2℃的条件下脱胶1-3次,每次30min。每次脱胶的第10min、20min、25mmin时,将织物取出,施以机械外力作用1min左右以加速丝胶的脱落。最后得到无丝胶且结构相对均匀的丝素纤维小口径人造血管。最后,对18个试样进行处理前后的几何结构(包括织物厚度、管状织物内直径、织物紧度、织物表面真丝覆盖率)、织物顶破强力和径向拉伸强力等进行了比较测试,分析了织物管壁结构(包括纱线材料类型、纱线细度和织物组织)对管道织物几何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将制备的试样强力与商用ePTFE小口径人造血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除了SPT5和SST6两个试样,其余16个试样均满足本课题的设计要求,即力学性能满足使用要求、水渗透性低于300mL·cm-2·min-1,最后得到不同真丝覆盖率的小口径人造血管。本课题从纺织基材料与成型技术的角度,通过纤维材料选择与设计、纺织组织结构优化以及小口径成型技术完善,实现了纺织基小口径人造血管免预凝的目的,为进一步开发抗血栓及促内皮化丝涤小口径人造血管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对于以SMW工法桩为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的超大深基坑工程,由于饱和软黏土的时间效应,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等变形较大.基于工程案例,分析了围护墙体水平位移、地表沉降、立柱
随着船舶设备减振降噪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对于船用离心泵的振动与噪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对一型离心泵进行了相应的数值分析及技术改型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原型
小麦加工过程中的害虫繁衍是威胁小麦、小麦粉及其制品的品质的一大因素。为了能提出合理控制小麦加工过程中害虫的方法,本实验对小麦加工过程环境及物料中的害虫种群变化规律
社会生活中调整人们行为,形成社会秩序的不仅仅是法律,还有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作为本土的一种文化资源,蕴含着乡土社会的传统。这种传统是以血缘关系为主导兼具地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
本文简要回顾了香港问题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英国如何屡次阻止蒋介石政府收回香港的努力,分析了英国在20世纪50年代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出于自身综合利益的考虑,而不是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1971—2010年4个气象站大风(≥6级,即10min平均风速≥10.8~13.8m/s)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大风的时空分布、强度和持续性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大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液压系统——齿轮泵-马达一体机,它是由行星齿轮泵和多齿轮变量马达组成,在中间壳体上安装换向阀以实现马达的换向,改变中间壳体的形状可以改变输入轴和输出
近年来,大量智能变电站投入运行,而新技术的应用给继电保护带来了一些新风险。因此,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信息传递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智能变电站站内信息交互途径,阐述途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