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重点关注商誉以及商誉的减值准备在美国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情况,以及他们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41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42要求的吻合度。由此展开,识别这些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巨额冲销违规盈利操纵的痕迹。最后,本文着力找出商誉减值准备和巨额冲销违规盈利操纵之间的联系,为金融立法机构和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启示。“商誉”这个概念自200多年前就存在。如何对“商誉”进行衡量就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话题,人们尝试用各种方法,从各个角度,对“无形资产”进行解释,试图能够通过财务报表的形式为这种资产形式找到合适的位置。直至到2001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141号和142号美国财务会计准则法规中,再一次尝试对“商誉”进行解释和量化。如今,10年过去了,新政策的效果如何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旨在揭示在上市公司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公司报表中,对于商誉的处理,是否符合美国会计准则的要求。同时,通过对于这些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找出巨额冲销违规盈利操纵和减值准备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第一部分得出的结果是2007年美国所有的上市公司中,有20%的公司没有完全按照准则要求的规定出具报表。这与在2002年类似的调查中得出的结果没有太大的差异。这表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与美国会计准则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研究还发现,在这些公司2007年报表中进行商誉减值准备的,存在的巨额冲销违规盈利操纵的痕迹。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存在这样的痕迹,在对所有800家公司进行商誉减值准备的研究中,只发现了44家企业实际进行了减值准备。因此,研究表明当企业进行商誉减值准备操作时,不能直接推测该企业实行了巨额冲销违规盈利操纵的手段。同时,在这44家进行减值准备的企业中,没有找到直接和巨额冲销违规盈利操纵相关的联系。有意思的是,在刚刚过去的金融风暴中,可以到处看到巨额冲销违规盈利操纵的身影。对在这次金融风暴中,许多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采取巨额冲销违规盈利操纵的现象,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